笔看阁

笔看阁>鹿子草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254章 终章下(第3页)

第254章 终章下(第3页)

叶满枝讲得比较含蓄:“当时我国的电视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然而,那次考察,他们就是去了电视行业最发达的日本。

那种冲击和震撼,是叶满枝至今回忆起来还会感到难受的。

那是她第一次直观地认识到自己有多落后,知道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

“我那时候非常焦虑,想尽快买条生产线追赶上去,又苦于没有资金而无从下手。当时全国一盘棋,国家不容易,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做出决定采购二手设备的时候,我内心其实特别煎熬。”

“那两条生产线已经用了十年,是人家淘汰下来不要的东西。跑去跟人家谈价钱的时候,我面皮都是滚烫的。”

想到家里的情况,她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人家谈。

明知落后,却不敢说,只能回家跟吴峥嵘讲几句。

樊竹说:“可是您当时做出的决定,让电视机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叶满枝摇摇头,客观地讲:“那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采购生产线要用到外汇,企业手里哪有那么多外汇?当时曙光厂得到了省里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广州广播器材厂和天津无线电八厂的支援,那两条生产线是举三个省市之力引进的。”

曙光牌电视机在滨江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滨江一直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在轻工业方面,没有诸如永久牌、北京牌、光明牌这类全国知名的品牌。

但是,曙光牌电视机横空出世,畅销全国以后,间接帮滨江打开了知名度。

所以,曙光厂的发展,也是《滨江记忆》中要展现的一部分。

樊竹详细询问了他们去日本考察的情况。

叶满枝尽量细致介绍了,她也想将这段记忆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分历史。

“时下的人们一定无法理解我们当时的心情。现在的曙光电器公司,不但有彩电业务,还有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甚至还在研发微波炉,一片欣欣向荣。听说曙光牌的一款彩电,还在今年得到了技术进步金奖。”

如今的曙光厂,已经实现了曾经那个追赶833厂的目标。

“可是,国家在七十年代初,就组织过彩电攻关大会战,从研发、引进,到生产、销售,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用上彩色电视机,我们几乎经历了20年。”

樊竹听得出神,隔了几秒才接话说:“您为这20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叶满枝每每想起这一段,内心总是欣慰又自豪的。

但她还是摇头说:“我的作用只是想尽办法将生产线引进来,后续的生产研发靠的是曙光厂的技术人员,以及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个人力量在行业大势面前是相当渺小的。

叶满枝能对节目组讲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只凭她口述工作经历,就能对节目组缺失的很多史料进行印证和补足。

更何况,她还有记日记和收集剪报的习惯。

尤其是她调入轻工业局工作以后,尽管她本人没时间弄剪报了,但她还有一对刚刚退休,闲极无聊的父母。

常月娥和叶守信做了好几个剪报本,这次也被贡献出来,成了节目组现成的素材。

采访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临别时,赵台长对她家那面荣誉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尤其是那面“横渡滨江”的小红旗,被他拿着照相机拍了好几张相片。

要不是叶满枝及时阻拦,连她和吴峥嵘的结婚证,也会被人家拍下来。

“老赵,这结婚证就不用拍了吧?拍了你也用不了呀!”

“哈哈,最近魔怔了,搜集资料的时候,见到什么都想拍下来。”

赵台长暗暗遗憾,建国初期的结婚证,还保存得这么完好,不拍下来真是可惜了。

以前有一阵子很流行将结婚证挂到墙上,但是热度也就一阵子,后来很多人家都撤了下来。

没想到叶市长家里,居然一直将结婚证挂在墙上。

樊竹帮着打圆场:“叶主任,你们那会儿的结婚证真大呀!”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