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持:“工部派了河工前往这两府。”
秦冲和道:“嗯,等朱大人来了,你我一道与他合计去察看旱情之事。”次日,朱尧去吏部领了官印、官袍,来户部上任。
沈持同秦冲和长话短说,先就旱情说了些事情,最后嘱咐道:“无论如何,但请朱大人就所见所闻写信回京,千万以实情相告。”
朱尧肃然道:“一定。”来不及谢过沈持的提携之恩就赶赴济南府去了。
四月底,他抵达济南府。
从马车里挑起帘子的那一瞬,天穹下烈日似火,天地间被炙出一片焦黄之色,河道断流,湖泊干涸见底,一望无际的田地上出现数不清的龟裂,禾苗枯萎了,鱼虾渴死了,散发出难闻的腐烂气息。
济南知府孔及红着眼说道:“很快,蝗灾也要来了。”
朱尧抬头望向天边,那边似有一抹黑云,但并不是要下雨了,而是蝗虫在聚集,不久就会遮天蔽日地袭来。
干旱之后,必有蝗灾。
第204章
成群的蝗虫一旦飞来,所至之处,仅剩的庄稼会被吃得连秸秆都一点儿不剩,农人一季的辛苦,到此刻将完全化为乌有。
而他们,束手无策,根本看不住蝗虫吃掉庄稼。
济南府知府孔及绝望地说道:“朱大人,完了,全完了。”然后语无伦次地吩咐同知高青、通判许鉴尽快疏通河、渠,从有水的地方引来水灌溉庄稼。
朱尧:“孔大人,若本官说,现在停止征发徭役疏渠灌溉,你肯听吗?”
“朱大人……”孔及拿袖子沾了沾眼角,他也知道这样做没用了:“本官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不做吗?”
“孔大人,事已至此,”朱尧说道:“就算你灌溉了又能怎么样呢。”庄稼都没了,今年注定颗粒无收。
孔及身板一晃,摇摇欲坠,被同僚扶着才没失态:“请朱大人给济南府百姓想条出路吧。”
朱尧:“孔大人,趁着如今粮价还没有上涨,让当地百姓抓紧时间买粮去吧。”
他预估,之后别的地方也会被大旱和蝗灾波及,到那时,市面上的粮食供不应求,粮价会飞涨。
“买粮,对,买粮,”孔及叫来通判许鉴:“让百姓之家,赶紧买粮囤积起来,之后米面要涨价了。”
许鉴看看朱尧:“百姓家中,当还有一两个月的口粮。”
朱尧:“一两个月之后呢?”
可以预见,今年的秋收也完了。
“下官这就去办。”许鉴拱手施礼:“让百姓多囤口粮。”
然而还是下手晚了。济南府内的粮商已经不对外出售粮食,即便个别米铺有售,价格也比平日里高出五成,且没多少供应,每日一开门就被抢光,去晚了只能空手而归。
粮商们知道越往后,米面的价格会越高,他们会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惜售。
孔及听说后一拳砸在茶几上:“这些个奸商。”
朱尧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场面,他摇头叹道:“常平仓势在必行啊,早该设了……”,他们不听他的,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大的祸事。
“本官想办法买粮,囤粮……”孔及失神地道。
怕是很难。朱尧颓丧地摇了摇头。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把在济南府的见闻马加鞭送去朝廷,而后赶往豫州府。豫州府的情况比济南府还要糟糕,蝗虫已经过境,地面上一片荒芜,什么都不剩了,连秸秆儿都被煌虫咬得一干二净,绝望的农人坐在田里抱头大哭:“老天,你可让我们怎么活呀?”
豫州府知府卫季杰却是不慌不忙,他对风尘仆仆的朱尧说道:“朱大人,尽管豫州府境内遭遇了大旱和虫灾,但本官早有应对之策,不出意外,当能咬牙渡过难关。”
朱尧大为惊讶:“卫大人有何应对之策?”
“豫州府去年大丰收,”卫季杰说道:“交田税时粮食价格极低,本官命农户缴纳粮食,另拿出府库的银两给朝廷缴了田税,本想今年运到欠收的地方换成银子弥补府库亏空的,没想到遭了天灾,要就地卖粮了……”
他从京城来豫州府任职十一年了,重视民生,治豫有方,是个不错的父母官。
朱尧深深地松了口气:“卫大人有远见啊。”他说道:“既如此,下官就不多停留,回京复命去了。”
卫季杰送他出城,末了问道:“朱大人,听说京郊也遭了灾,唉,不知京城是何情形?”
他是京城人氏,族中亲人都在京城,故而十分担忧。
朱尧垂下眼,顿了片刻说道:“想来京兆府已在寻对策,卫大人不必过于忧心。”
望着田野里腾起的沙土,卫季杰叹了口气:“朱大人一路顺风。”
朱尧上了马车,缓缓往前走去,马蹄踏处,阵阵尘土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