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杀过的白月光来找我了讲了什么 > 第134章 除岁小楼夜听雨(第4页)

第134章 除岁小楼夜听雨(第4页)

穹顶的呼啸声不知何时像是隐没了,有那么一刻静谧,没有半点声息,天地间唯有他一人,极致的冷寂。

长孙寒若有所觉,抬头,微怔。

仿佛是终于拨开了亘古云霾,一弯新月静悄悄从夜色后浮现,清辉遍洒,照开这万古长夜。

传说中,碎琼里终年不见日月,相隔十年八载,才有一次机会拨开头顶星空,见到外面的青天。原来在归墟之下,也有机会望见青冥。

俯仰天地,唯有那么一点孤光,也唯有那么一道孤影。

这一刻,他忽觉落寞。

他又想起许多年前,他还在蓬山时的某个除岁,冗事繁多,他一直忙到天色也昏沉。走出七政厅,顺着山道走回剑阁,满山爆竹声热热闹闹地响个不停,分明夜已昏沉,却隐约有一阵阵的哄笑声,人声鼎沸,几乎要掀翻天去,遥遥听来失了真,好似在叫什么“申师妹”——不知是哪位同门不厌其烦,燃点起纷繁复杂的烟火,流光漫天。

抬头,一钩淡月天如水;月下,东风夜放花千树。

那时四下无声,唯有远处的笑闹声和头顶的烟火声,静谧宁和,洗去心头疲乏,无人搅扰,仿佛偷得浮生半日闲。他驻足仰首,望着那漫天烟火,不觉微笑,到烟消云散,也迟迟没挪步。

再后来,他才听人说起,那天的烟火是第九阁的沈师妹点的,极费工夫,也博来一众同门欢呼喝彩,流传了好一阵。

“沈如晚。。…。…”他慢慢地重复,平生滋味最复杂莫过如是,说不出来。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他对着那轮不知何时便会消逝的明月凝望许久,直到沉黯的夜色重回天际,皎洁的清辉隐没在亘古长夜之后,凄厉萧森的天川罡风不尽呼啸,一切又重新变回他最熟悉的模样。

长孙寒很久才慢慢挪开目光,沉沉地出了口气,像是要把那无由的郁气卸去。

他抬手,按在心口,掌心下,心跳一下又一下,钝痛也一阵又一阵,与血同流,融进周身百骸。

他敛眸,神色平复,淡淡的,不露半点情绪。

言]顶页的罡风还在呼啸嘶嚎,淹没多少无人知晓的念念不忘。

*

蓬山的除岁从一大早便伴着吵吵嚷嚷的鞭炮声,在喜气洋洋里一直忙碌到黄昏日落,亲友聚在一起共守新岁。

沈如晚手里挽着一对春联,凝神看了半晌。

“沈前辈,你要贴春联啊?”陈献不知从哪窜出来,好奇地望着她手里的那对春联,“这春联写的什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陈献一个字一个字念完,神色不由有些古怪。

这对春联当然没什么不妥,可是未免也太朴素、甚至有些俗气了吧?旁人贴它也就罢了,可放在沈前辈手中,怎么看怎么不搭调。

沈如晚静静地瞥了他一眼,不作声。

她已有好多年没碰过春联了,上次凑热闹还是七姐张罗的,春联也是七姐选的,她跟着贴就行了。

这一年的除岁,她本没打算凑热闹的,可无论是从前相熟的同门,还是曲不询,又或者章清昱,都热热闹闹、和乐融融地准备过年,她想了又想,终归还是随大流。

十年漂泊后,这是她第一个回蓬山度过的除岁。

“这对春联有什么不好么?”她反问陈献,“春回人间,再好不过。”

陈献挠挠头。

他有个少见的优点,当别人强调什么东西好的时候,他不会追着扫兴,反倒点点头,“这么说来,确实如此。”

沈如晚抿着唇,很轻地叹了一声。她若不贴这一对,又能贴什么?

阖家欢乐?对她来说像个笑话。财源广进?她又不在乎。

贴一对春回大地的对联,总算应个景吧。

沈如晚拇指拂过春联的边缘,不留一点缝隙,便转身朝屋内走去。

陈南献犹自站在门前看春联。

对联就是那俗气寻常的两句,他还想看一眼横批——不会真是什么“春回大地”吧?

可触目,他又愣住。

那朱红的纸上清疏地写着四个字:岁岁年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