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辞言和周翌泽挤着,再过一会,崔钧也出来了,他火气格外地足,往那一站,徐辞言只觉得风都小了几分。
等到终于能出了贡院各自坐上马车,徐辞言长松一口气,把考篮往车厢里一扔,赶忙接过清风递来的暖炉抱着。
热腾腾的火一烤,整个人都活泛过来了。
也幸好现在出贡院的时候还不用搜身,不然寒风吹着脱衣服,那才是要老命了。
徐辞言记得,上辈子看过一个奇闻,清朝时,四川的贡院是三国时期的老建筑改的,那号房的砖片上头还有“臣诸葛亮造”几个小字。
那可是诸葛丞相,哪个秀才能受得住这种诱惑。
因此,每次开贡院,就有秀才顺手牵砖出去,考一次,牵一次,等到考完官府一查,好家伙,号房已经通两个洞。
这么几次下来,不仅进考场要搜身,出考场也要搜身了。
只不过京城的贡院,天子眼皮底下,倒也没有那个举人敢干这种事。
徐辞言心底好笑,若是京城的砖也是诸葛砖,顺走不至于,考试间隙他也想见识见识。
二月十六日,这一科的会试落下帷幕,归功于某位黄姓人士,之后的殿试不会再刷人,成与不成,都在今天一考定音。
当天夜里,只要是还能爬得起身的考生都闹腾起来,接下来几日,青楼楚馆街头巷尾,处处都留下他们肆意欢乐的身影。
第48章放榜蔺家
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大启并不禁止官员狎妓,在未正式踏入官场的士子之中,这更是一顶一的风流雅事。考完了会试万事皆休,更是要找两个名妓唱唱小曲喝喝酒,好好体验一把京城纸醉金迷的生活。
徐辞言对逛青楼毫无兴趣,一口回绝了所有邀约,自个收拾好银票,到处看房子去了。
他已经给林西柳他们传了信,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出了山南上船了。
徐辞言看中的屋子是某个京官的私宅,这位官员外放以后,就把屋子托给牙行卖了。
徐辞言跟着牙人看了一圈,宅子大小适中,那前主人苏州人氏,宅子也似苏州园林一般秀美雅致。各色花草缤纷,古木参天,特别是小园里,竟有一汪活水潺潺流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极其合适的。
当然,价格也极其美丽。
交了银子,到官府过了契书以后,徐辞言摸摸一下瘪了大半的荷包,心底叹息,这一间宅子,都快把他好多年来的积蓄榨干了。
差一点点,就要背上房贷了……
不过换个思路想,徐辞言振奋精神,他也算是北京有房一族了,若是这屋子能留到后世,说不定还能混个保护建筑当当。
也是
穿越了,放后世十个他也买不起京城的四合院。
住处定下,徐辞言又托牙行雇了管家和各色小厮,至于丫鬟这些只选了几个,其他的等林西柳她们来了自个挑的更合心意。
他选的管家唤林日瑞,年纪不算太大,四十来岁。早年也是读书人,科举一直不第以后才为谋生计才给人当起管家,处事圆滑,行事很是妥当。
徐辞言见他动作飞快地招呼起小厮洒扫庭院,敬告邻里,心底很是满意。至于林日瑞的儿子林竹,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的新书童。
林西柳她们还未至,徐辞言也没打算自己一个人住新家,交代林日瑞去采买家具这些之后,就回到了会馆里闭门温书。
另一头,会试的阅卷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与乡试比起来,会试阅卷规格更高一些,经手试卷的受卷官,弥封官等都是严格选出来的官员,眷录官眷录好试卷之后,对读妥当,交到中书舍人的手里。
中书舍人点好卷子后,要负责给帘内官分卷。
这一科会试有十五位同考官,主要是翰林的词臣和六部员外郎、主事等等组成,共同负责五房的阅卷工作。
四千多名举人,上万张考卷,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个同考官都很紧张。
当然,这阅卷也不是全无好处,取中考生之后,同考官就一下成为新进士的房师,以师徒之礼相待,相当于一下在朝堂中多了无数门生。
《书》这一房的同考官有四人,以翰林院侍读程晏为主,程晏是天和二十二年的榜眼,亦是当年《书》一房的经魁。
他点清卷子,与其余三位同考官分了以后,就各自带着阅卷官开始阅卷。
第一步要看的,自然是考生有无犯忌错字等等问题,只是考到这步了,少有学子会出现这等低等纰漏,程晏飞快过了一遍,就开始一张一张地细看。
他看中的文章就放在左手侧,看不中的就放在右手侧,日夜不休战战兢兢地看了好几日以后,才算是初步阅完卷子。
程晏从左手侧的佳作里面选了三份出来,又与几位阅卷官协商之后,最终选中一份作为荐卷递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