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穿到北宋当权臣by醉酒花间 > 第269章(第3页)

第269章(第3页)

他们想当大英雄还用得着借助戏文?

狄青和桑博没有过多解释,知道沈离垢就是沈柔的人越少越好,即便知道苏景殊不会往外传也要以防万一。

外头的文人他们信不过,还是苏大手子过年闲下来再说吧。

苏景殊拍着胸口应下,诸位看官不要着急,等他闲下来立刻就动笔开工,一定让大宋百姓都知道民间不可滥用私刑以及不能对读书人有滤镜。

不是所有读书人都知书明理,运气不好遇到个品性低下的读书人能恶心半辈子。

话本子的题目他都想好了:《两书生竟有一娃,孩子究竟要跟谁?》

狄青:……

桑博:……

这名字的确够吸睛。

秋韵渐浓,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路边的露水悄无声息凝成霜。

计划赶不上变化,苏大人已经将过年假期安排的明明白白,然而秋税还没收完身上就有了新差事。

这次的事情比较急,需要他立刻动身离开京城。

辽国太後萧氏去世,大宋要派使臣前去辽国吊唁。

两国关系越发紧张,但是再紧张也得把礼数做全。

小小苏大人连上好几分奏疏请命,终于烦的官家松口让他随行。

出使辽国刻不容缓,苏景殊和家人朋友打了声招呼便包袱款款出发了。

不让他当正使没关系,他能蹭上个副使已经很满足了。

这次出使辽国的正使是礼部尚书苏颂,是的,就是他小时候见过的那位在军器监发光发热的苏颂苏大人。

他在大宋各地打转,苏大人在京城各衙门打转,一不小心就当上了礼部尚书。

虽然他更想当兵部尚书,但是六部尚书都是虚职不干活儿,礼部就礼部吧。

使节团分两部分,一部分从京城出发,另外一部分在大名府,两部分汇合後再一同前往幽州。

辽国五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又以五京为中心划疆土为五道。

上京是皇都,其他四京虽然也设有朝廷,但是西京靠近西夏偏重防御,南京、中京人口衆多,官员也多是财赋官。

哦,南京析津府就是幽州。

辽国分南北面官分别治理以契丹百姓为主的北方和以汉人百姓为主的南方,也有四时奈钵制度来巡游五京。

上京是无可否认的首都,但是辽帝并不经常住在上京,皇帝会带着朝臣随寒暑、逐水草巡行于四季捺钵地,除了打猎捕鱼祭山祀祖,连商讨国事接见外国使臣也是流动进行。

春天捕鱼夏天避暑,秋天射鹿冬天避寒,每季都有不同的活动。

大宋使臣去幽州比较近,辽国也不放心大宋使臣千里迢迢跑去临潢府,所以年年接见大宋使臣都在幽州。

听说幽州的皇宫建的格外奢华,锦缎包裹柱子兽皮做成地毯,生怕在接见外国使臣时少炫耀一点。

苏景殊已经见识过西北的景象,难得有去辽国的机会让他赶上说什麽都不能放过。

程夫人:……

老苏:……

臭小子是一个年也不愿意在家里过啊。

小小苏不服,吊唁这种事情花不了多长时间,年前肯定能回来,什麽时候他带队去辽国找契丹人要回燕云十六州爹娘再担心,那才是真的有回不来的风险。

然後他就被亲爹亲娘揪着耳朵臭骂了一顿。

以前还能用童言无忌为由让老天爷网开一面,现在这二十多岁的人了还能童言无忌吗?

臭小子说话不过脑子,该骂。

苏景殊:QAQ~

不管怎麽说,使节团还是准时出发了。

小小苏大人对行程很是期待,大名府那半个使节团里有他三哥苏辙,他们兄弟俩一起出使辽国,将来写到史书上也是美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