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世家子弟科举文推荐 > 110120(第17页)

110120(第17页)

李为善迟疑了下,如今他已经是江州府下辖的县令,自不会隐瞒,将府城的事前前后后说了。

宁毓华蒙着头脸,露出的双眼沉沉,发出阵阵寒意,李为善见状,不由得舌尖

打结,身形都矮了几分。

“我知道了。”宁毓华听到最后,只冷冰冰说了声,便带着柴禾进了城。

秋日的风吹来,吹透了油衣,宁毓华浑身冰凉。

那么多条活生生的人命,梁津河他怎敢,他怎敢!

在翰林院几年,宁毓华当然不是懵懂天真的少年郎。

梁津河他当然敢!

因为他阿爹被追封为太师,天子比谁都想长命百岁!

宁毓华双眼通红,他顾不上愤怒,先将柴禾送到了病患所在之地。余下的柴禾,则送到指定的铺子,照着以前一样的价钱,卖给需要的百姓。

到了傍晚,宁毓华回去更洗之后,宁悟明也回来了。宁毓闵这几天扎在病患处,认真记录他们的病情变化,宁毓华没管他,将李为善所言之事,悉数告诉了宁悟明:“三叔,我去找小七。”

宁悟明端详着宁毓承泛红的眼,他心情也不好过。

对于梁津河的做法,看得比宁毓华要透彻。

对于瘟疫,自古以来人人惧怕。他们能顺利在庆安县开展防治,是靠着宁氏不计本钱,砸了无数的钱粮,人手进来。

要是瘟疫在大齐蔓延开,朝廷就算想管也无能为力,户部拿不出那么多钱粮来救治。

朝廷将庆安痛快划给了江州府,将救灾之事交给了江州府,也是为了省下了一笔救济粮。

青州府没得朝廷的赈济,梁津河拿不出钱粮,为了一劳永逸,干脆舍了穷人的命。

反正,穷人的命不值钱,要是瘟疫被他控制住,顶多被不痛不痒申斥几句。

宁悟明哑声道:“我与你一道前去。”

宁毓承与他们几人住处离得近,只隔着一条巷子。他们到了门前,恰好宁毓承从李为善的私宅回来,看到两人,道:“你们来了,我正好要找你们。”

宁毓承双眼透着喜悦,两人估计是病患的情况有所好转。虽然这事值得开心,不过他们胸口还是堵得慌,谁都没有说话。

宁毓承敏锐地察觉到了两人情绪不对,他前去更洗出来,径直问道:“出什么事了?”

“小七,是府城那边的事。”宁毓华将府城发生,以及朝廷的安排,细细告诉了宁毓承。

宁毓承垂下眼眸,胸口血气翻滚。

片刻后,宁毓承抬起头望着两人,平静地道:“有些人,既然不做人,宁愿做恶魔,那就顺了他的意吧。”

恶魔就该被铲除!

第119章……

梧桐巷以梧桐闻名,每到初夏时梧桐花开,仿佛连天上的云,都氤氲了一层浓烈的紫色。

秋日的梧桐花早就谢了,梧桐巷除去梧桐,还种了好些银杏,香樟,桂花等。

李为善在庆安县的私宅就在梧桐巷,与县衙隔巷相望。他不喜梧桐,认为梧桐花太张扬艳丽,比不上秋日金黄的银杏叶来得雅致。

秋日银杏转黄落叶时,乃是李为善最喜欢的时节。前院两颗银杏叶黄了,飘落在地,随着风翻转,美若蝴蝶。

眼前是住了好几年的宅子,再熟悉不过的景象,李为善却感到无比的陌生。

隔着庭院的七开间前院正屋,里面住着病患。痛苦呻。吟,呕吐,说话声,通过打开的窗棂,不时传进耳朵。

李为善下意识屏住了呼吸,除去对瘟疫的本能惧怕,对坐在对面,脸上看不出情绪的宁悟明,更是控制不住想躲避。

宁悟明声音不高不低,道:“李为善。你跟着梁津河多年,好事你们做不出来,坏事你们肯定做了不少。以你的性情,跟四脚蛇一样,会断臂求生,留后手。”

倒座的屋子狭窄,两人对面而坐,李为善低着头,宁悟明的话,像是在他头顶炸开。

过了许久,李为善的呼吸渐渐急促,憋出了一句话:“江南先生的话,我听不懂,亦不懂何为留后手。”

“哦,你懂。”宁悟明漫不经心说了句,他没再骂人,只道:“你比谁都懂。否则,你的家人皆在府城,你却不见惊惶,你清楚得很,梁津河会看顾着你的家人。”

李为善急了,激动地道:“谁都害怕瘟疫,我也不敢拿家人的性命来冒险。话说回来,我若不封住县城,放任他们乱跑,现在会是何种情形?”

宁悟明并不指出李为善的狡辩,强调道:“我只问你梁津河,未曾提你封县城之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