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寒门首辅养成记免费阅读 > 6070(第23页)

6070(第23页)

魏氏听夫君说他们了去京城后,要住在渔娘陪嫁的其中一座宅子里,也知道渔娘的舅家在京为官,魏氏对渔娘就更热情了些。

魏氏出身不算差,知道眉高眼低,就算热情也不叫人厌烦,再有张氏搭话,一路上三人倒是处得来。

叫渔娘说,这次出行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魏氏和张氏都极喜欢她写的游记。

每到一个地方看到和游记中写的景色一样时,魏氏和张氏都忍不住惊呼。吃到游记里写的那些美食,也要细心点评一番,还问渔娘觉得如何,他们的点评可能与江湖浪人相比?

渔娘只能假装不知江湖浪人是谁,装模作样地附和几句。

知道真相的贺文嘉有时候忍不住笑,渔娘趁人不注意就悄悄瞪他,叫他收敛些,贺文嘉反而笑得更加开怀了。

黄有功夫妻二人,朱润玉夫妻二人和石匀偶然见了他们这般,只当年轻夫妻之间的乐趣,只当没看见罢了。

一行人在武昌府游玩了两日后上船,范江桥私下问渔娘:“这次去京城,可要写一本京城的游记?”

“写吧,只写京城小了些,若是要写这次出游,那就写《山河畅游·京杭》篇。”

贺文嘉赞道:“这个名字取得不错。”

范江桥笑着道:“京杭呀,前朝时疏浚京杭运河及周边河流,范家子弟出了大力气,你若是在京杭运河沿途游览,仔细些,或许能在两岸码头附近看到和范家有关的碑文。”

前朝疏浚扩宽京杭运河后,距今已经有一百余年了,通航依旧很顺畅。

改朝换代后,朝廷依然倚仗这条运河运送漕粮,南北商家依然依仗这条运河做生意,两岸无数百姓依然靠着这条运河讨生活。

王朝更替,谁主沉浮,这些重要又不重要。不管上面坐着的是谁,最终都要落实到百姓们的一粥一饭上。

“师父,咱们过两日就要到九江府了吧。”

范江桥点点头,他看向弟子:“文嘉呀,师父叫你去范家,一是叫你和范家的子弟互相认一认人,二是带你去瞧瞧范家有何本事。”

范家有何本事?这是何意?

贺文嘉不明白,回船舱里跟渔娘商量,渔娘想了想说:“范先生估计是想叫你看看范家除了兴修水利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吧。”

从范家兴起之后,各朝各代的当权者都把范家当作水利专家用,甚至范先生的堂弟范江阔,他如今能当上尚书,也是因为水利之功劳。

贺文嘉不明白,渔娘可太清楚了,要说起工业的门类来,那真是代代有创新,随时有发展。技术不是一层不变得,工业类别也是,总有旧的没落,新的兴起。

贺文嘉和渔娘要随范先生去九江府,中间可能要停留半个月的功夫,贺文嘉去问黄有功、朱润玉、石匀三人要不要随他去九江府,若是不愿意去,他们可直接南下去杭州,在那儿等着他们。

黄家、朱家要去江南置办冬装,还需采买许多东西,只怕不能跟他们去九江府。

石匀也要去采买东西,另外,他从未去过江南,如今既有半月空闲,他还想去瞧瞧江南风土人情,他也不去九江府了。

既如此,那在九江府码头分开,半个月后在杭州见。

一行人在九江府码头暂时作别,贺文嘉渔娘跟着范先生去范家所在的墨江县

这个墨江县,是墨家的墨字。

墨江县通水路,半日后他们行进了墨江县水域内,进入墨江县后,贺文嘉和渔娘看到外头不一样的风景。

比如,跟江道相接的田地旁竖着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水车、翻车、筒车等,两岸的道路、村庄等也比别处规整,一看就知道这是修建前特意规划过的。

到了县城码头后,他们没在墨江县县城停留,下船后要去范家村,范先生叫他们坐板车去。

范先生如此说,贺文嘉和渔娘俩人也不矫情,互相扶着去板车上坐着。

马匹奔跑起来,又快又稳,贺文嘉拍拍板车,激动道:“师父,这板车特意改过的吧。”

范江桥笑道:“别看你坐的板车只是村里人拉柴火杂物的普通车子,底下的轴承、轮子等都是改过的。”

渔娘指着道路说:“除了车之外,路也比寻常官道平整。”马匹跑的如此快,要不也不会如此平稳。

“正是,每隔十年我们就要把路修一修。从县城到范家村的路不长才能修得这般精细,官道太长了,若是照着范家村的路这般修,就算能征上来徭役,户部也没有这许多钱财。”

“范先生,可能请您族人帮忙,把我们家的马车改一改?”

“可以改,回头把马车赶到木坊里找他们就是。”

到了范家村,贺文嘉和渔娘大开眼界,他们没想到范家村竟然有十多座木坊,专门研制车轮的,研究水车、弓箭、农具、家具等等。

除此之外,最让人觉得惊奇的,竟还有个专门研究如何让木头做的鸟能在天上飞的木坊!

不管成不成,这个想法领先世界呀!

除了木坊之外,还有铁器坊,听范先生说这是报备过朝廷的,不管刀枪剑戟,这里头的范家工匠都能做。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