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寒门首辅养成记免费阅读 > 6070(第22页)

6070(第22页)

多快活啊!

黄有功直言不讳对贺文嘉的羡慕,朱润玉又何尝不羡慕呢。

成不了贺文嘉,但他可以成为贺文嘉的朋友,跟这样一个心正且心胸开阔的朋友互相鼓励,人生中若是碰到小难大坎,想必也能好挨过些。

茶杯列开一排五杯,提起茶壶缓缓注茶,朱润玉笑道:“不和文嘉比,咱们这样的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能读书就比千千万万的人幸运,能考中秀才、考中举人,那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前途光明得很。

石匀进来一撩袍子坐下,笑道:“怎么着,一进来就听到你们自夸,想必这次会试信心十足啊。”

“谈不上信心十足吧,咱们不到而立之年就能进京赶考,纵使……难道不算人中俊杰?”

“人中龙凤比不了,人中俊杰那肯定算一个。”

黄有功笑着跟朱润玉以茶代酒碰一杯,英雄所见略同。

石匀笑着摇摇头:“我虚长你们几岁,比不得你们心气儿高了。”

这时张氏进来了,过去跟魏氏坐一块儿,魏氏亲手给她递茶。

张氏笑问:“只我们?梅娘子没来?”

“没来,他们小夫妻一块儿,估计嫌我们碍着他们了。”

张氏捂嘴笑:“这话可别去梅娘子跟前说,她肯定羞涩得紧。”

“渔娘不是那样的人,你若是知道她去过多少地方,就不会这样说了。”

魏氏还是魏小娘子时就认识渔娘,她嫁的丈夫又跟渔娘的夫君是同窗好友,如今还能一起出行,魏氏心里对渔娘就更亲热了。

几人正说着话,贺文嘉和渔娘进来,贺文嘉笑道:“聊什么呢,我想去先生那儿坐坐,你们去不去?”

黄有功、朱润玉、石匀都站起来:“同去!”

男人们走了,屋里只有渔娘、魏氏、张氏三个女子。

魏氏笑道:“若是石举人的夫人也去京城就好了,咱们四人一块儿说笑,也能凑一桌骨牌,就不嫌路上无事可做了。”

张氏头一回出远门,她不嫌路上无事可做,她指着窗外的江景:“我读《山河畅游·江南》篇,江湖浪人在游记里写,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湾清江向东流。咱们和江湖浪人赏同样的美景,这样令人高兴的事,哪会觉得无趣。”

魏氏也说:“我也是看了《山河畅游·江南》这本游记才想去江南看看。”

魏氏亲热地挽着渔娘的胳膊:“原本出门读书、科考、行商都是男人们的事,咱们女人若无大事谁敢出门呀。多亏了有渔娘做例子,我叫我夫君去找我公婆说了几回,才叫他们答应我这回随夫君出远门。”

“巧了不是,我家也是差不多。我夫君原也没想带我出门,这次也是因知道梅娘子要去京城,我夫君回来冷不丁问我要不要跟她一块儿去。”

张氏笑道:“当时呀,我一点犹豫都没有,把我家大郎交给我婆母带,收拾收拾就随他出门了。”

“你家大郎几岁了?”

“元吉十四年春天生人,如今三岁半了。”

魏小娘子成婚一年多,至今还未有孕,羡慕道:“你和黄举人都是开朗性子,想必生的孩子也好带吧。”

“好歹,大郎性子像他爹,是个心宽的,我和他爹要走,他还乐呵呵跟我们挥手呢。”

“真好呀。”

说到儿子渔娘插不上话,等她们两人说完了,渔娘才问:“张姐姐走得急,不知可准备冬天的穿戴了?”

“哪里来得及准备,走时本想从家中拿些布料棉花,在路上好做厚衣裳,到了京城就能穿。后来又想着江南的衣料更便宜,从家中带还不如去江南买新鲜花样。”

张氏没做厚衣裳,魏氏也差不多:“我只带了一件厚披风,等到了江南可要好好采购一番。”

“渔娘可带全了?”

渔娘点点头:“我成婚前去了趟益州府,我跟你们一样也没空管这些,多亏了我爹娘为我打算。”

“你爹娘疼你。”

魏氏自认家中对她也算疼爱,这次出行匆忙,除了她自己做主带来的两个丫头一个婆子外,家中另外给安排了一个管事,两个护卫,在加上夫君跟前的贴身小厮,总共七个人护着他们夫妻出行。

黄家夫妻家中不如朱家富贵,出行带了四个下人。石匀没带家眷,身边只有一个小厮一个管事。

而贺家这对小夫妻,丫鬟、小厮、厨娘、管事、护卫等加一块儿三十余人,行李带了二十箱,马车五架,出行时前呼后拥,他们再低调外人也知道他们出身非凡。

魏氏今天在码头看到贺家的排场时,心里惊了一下,以前只听说贺家梅家是世家谱上的人家,平日里还真看不出不同来,这次算叫他们看到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