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着嗓子走进来的考生说,今天是永生难忘的日子,往后荣华乾坤皆定于此。对殿内的众位大臣来说,今日又是普普通通的一日,除了家中有小辈参加殿试的外,都在琢磨着什么时候才能下值,希望陛下看乐子不要太专心了。
只是待那群身着蓝缘青绸素袍的队伍走近时,众人不约而同眯了眯眼睛。这打头的小子面冠如玉,美目清俊,身姿挺拔,行走间衣袂翩跹,风姿卓然,竟是少有人及的美男子。不,准确来说,应当是未有人及。如此姿色,此前竟是闻所未闻,怕是从哪个乡旮旯里来的。
可惜了,此人年岁不大,才貌双绝,若是出身稍微好些,弄到家中为婿,也算是美事一桩。也有人不怎么嫌弃,想着家中爱女最是看中模样,说亲怎么也不成,此人出身虽差,能考到会试头名,也不算太辱没自家,回家就与夫人商议商议,招他为婿。
他们都没有考虑此人已有家室的可能,毕竟能中进士的都是聪明人,婚姻这么重要的资源,该知道如何将其交易成合适的价码。纵使有了家室,停妻再娶便是。当然,更多的人不愿意背上抛弃糟糠之妻的罪名,在前程将明时就悄无声息地把人处理掉了。
经历过头名的美貌冲击,多少少女哥儿的梦中人边庭好像就没有那么显眼的,俊还是俊的,只是总觉差了点什么。
至于第三名,一个糟老头子,不看也罢。第四名还不错诶,虽不及头名,与边庭相比倒是毫不逊色,且年岁也小。若是把他换到第三名,今年一甲的相貌绝对能轰动全京都。
新科进士们不知道前辈们的想法,只随着礼部官员的唱和,找到自己的位置,恭恭敬敬地下跪,给大乾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行李。“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一道威严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谢陛下。”以卫文康为首的新科进士站起身来,虽好奇圣颜,却并不敢直视,目光只到龙椅下那高高的台阶上。
圣上并未多言,只微微点头,礼部官吏接着便唱和道:“殿试开始。”
太和殿甚大,即使满朝文武接在,摆下一百张小案几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众位考生坐到属于自己的小案几上,收起乱七八糟的心思,待考卷下发便一刻不停地开始答题,卫文康也不例外。
殿试只考一题,由圣上钦定,考生最终排名也由圣上决断,因而经了殿试的人都称为天子门生。圣上乃天下之主,思虑的都是天下苍生,自然不会出些经义史集之类的考题,哪怕有,也是以古喻今,这回也不例外。
卫文康看到考题,只有短短四个字:赋税之要。是有什么时兴吗,最近老碰到这种吝啬笔墨的题目。内容倒是老生常谈,卫文康起码看过上百篇相关文章,任你怎么写也逃不过那些老套路,好处是随便一个举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搞出一篇还过得去的策论。可在场这么多人,背景深厚的比比皆是,若是自己随便拿出一篇文章交差,头名就保不住了。
不对,从往届的会试题来看,当今圣上并不是那么喜欢玩文字游戏的人,他出的题目,必然指向朝廷当前面临的难题。卫文康分门别类,快速把自己以前看过的邸报分析了一遍,然后如释重负,打起了草稿,丝毫没有注意到不远处有道目光已经停留了有段时间了。
正德帝问自己的大太监,“你看到他写的什么了吗?”
大太监摇了摇头,“陛下恕罪,奴才实在是瞧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
正德帝轻哼一声:“满篇的字没一个写全了的,可真会偷工减料。”
听着是在贬损那位考生,言语间又听不出怒意,大太监摸不准自家主子是什么心思,只笑着含糊了句:“陛下圣明。”
答卷的时间很长,开始还有点兴趣的众位大臣慢慢打起了瞌睡,正德帝也回到了自己的龙椅上,闭目养神。午食是御膳房做了送过来的,不至于克扣食材,就是肉做得清淡无味,素菜放得太久都变了色,叫人毫无食欲。加之答题时间紧,众考生只略微吃了几口,表示领了圣上的好意,便把食盒放到了一边,专心答题。
正德帝的吃食是小厨房特制的,不至于过了火候,但那群厨子怕有损御体,给他吃的同样清淡,几十年如一日,让人不腻歪才怪。大太监布了几筷子的菜,正德帝就摆摆手,示意自己不想吃了。大太监不敢劝诫,默默后退,有眼色的宫人忙上前来将桌子收拾了,再奉上茶水点心。
浅浅喝了口茶,正德帝斜靠在龙椅上,一双浑浊而不失锐利的眸子往下扫了扫,见众位考生都已经在埋头答题,正觉无趣地想收回目光时,瞥见一模样不错的小子还大口大口吃着午食,好像桌上那些寡淡无味的饭菜是什么珍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