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家父宋仁宗作者御风流TXT微盘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全始全终(第2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全始全终(第2页)

得到的结论是辽国边军军备废弛,比夏军好打。

如果不是折继祖但求无过,那么狠狠撕咬下辽国一块肉,甚至趁势发起对辽的灭国之战也未可知啊。

总之无论怎么说,他的确是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功绩去重新抬高帝王封禅基准线的。

别和他说这些都是倚仗儿子出色才能做到的,能生出这样优秀的一个儿子,何尝不是他的本事呢!

后世小辈若有不服气的,那就自己也生一个啊!

看你们有没有那个运气中基因彩票!

不过条件充足并不意味着能够充分转化。

确切来说,如果不是赵昕当面郑重其事地主动向他提出封禅一事,赵祯是绝不敢引导这些充足条件的。

因为功过如何,青史自有公论。

须知大唐扫灭群雄,完成统一的数次大战,同样是发生武德年间,而非贞观之时。

而如今提及大唐,言必称太宗文皇帝,高祖武皇帝就是个哪里需要哪里放的摆件+吉祥物。

他儿子只是要面子加降低后世风险,不是没有胆子和本事册封太上皇。

平常仗着父亲的身份摆摆谱,发发脾气就算了,然而要是主动提出封禅……

儿子路还很长,而且以他的眼界、心性、手腕,创造一个不逊于贞观之治的盛世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亲往泰山封禅一事上,明显是儿子比他更有潜力。

可若连着三代帝王都封禅,必会为世人所讥。

因此他去封禅,实际上抢的是儿子的机会。

儿子看轻名利不假,但连封禅这种注定会在史册中添上浓墨厚彩一笔的事情都让,还是太出乎他的意料。

这小子到底想做什么?

他所珍视在乎的又究竟是什么?

亲自看着长大的儿子,如今却看不透半分,何尝不是他作为父亲的失败与悲哀呢。

但吃惊归吃惊,意外归意外,赵祯到底是坐了几十年龙椅的人,脑子暂时没想明白并不妨碍他身体本能发动,无比丝滑地接着赵昕的话开始推拒:“朕才浅德薄,哪里是能够去封禅的呢?大战方止,还是不要耗损民力了。”

为君的艺术,在于平衡与拉扯。

而为臣的艺术,在于良心道德自洽与揣摩上意。

巧了,赵昕兼具这两种身份,而且深谙其中三味。

就这么说吧,他无良爹对于封禅一事的推拒力度,堪比过年时与亲戚撕吧红包。

想不想要,那肯定是想要的。但这得靠给的人态度坚决。

于是赵昕撩起下摆跪下叩首道:“正是因为大战方止,所以官家才更需驾临泰山,不然天下百姓何以定心啊。

“臣再请官家驾临泰山,祝祷天地。为天下贺,为我赵氏贺!”

毕竟封禅一事于天下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凝聚共识了。

南来的,北往的,都睁大眼睛看清楚了,这天下到底是谁做主的。

在原历史线中因为打西夏都费劲,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气逐渐被消磨殆尽,帝王拿不出足够的功业,也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再去打扰泰山,凝聚人心共识的方法就变成了封衍圣公,塑造文化认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