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昕言语中的驾临泰山,祝祷天地,用通俗一点,时人最常用的说法是封禅。
其中在泰山之巅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小山除地祭地,称为“禅”。
两者合到一起,就是一整套祭祀天地仪式。
这本是因古人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现象认识不足,心存畏惧之下所产生的自然崇拜,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被赋予了政治意义,规模不断扩大。
而秦皇汉武两位雄主均在泰山进行封禅更是为泰山铸就了正统光环。
想证明自己才是那个承天受命的明主吗?那就来泰山封禅吧!
有秦皇汉武范例在前,华夏后续君主向来对泰山封禅一事心向往之。
而迄今为止,除却他此世的爷爷真宗皇帝为了去泰山封禅搞出一系列骚操作,极大拉低前去泰山封禅的帝王功绩平均值外,其余封禅帝王在本职工作上都是有着可圈可点之处的。
也正因如此,后世历史中有着自宋真宗后帝王们耻谈泰山封禅一事的论调。
出现这种论调并不奇怪,毕竟你宋真宗是什么样的人物大家心里都有数。
小一统,说得难听点是割据王朝之主,在签订澶渊之盟这种承认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平等性,并通过岁币这种变相赔款换取和平的耻辱条约后,假造天书强行前往泰山封禅。
虽然这其中有没有拿回北方,通过在泰山封禅彰显正朔,凝聚人心共识的积极意义在,但没有实际功绩作为支撑,就显得特别虚,浑身上下只有一张嘴是硬的。
有大搞天书运动,造“祥瑞”的劲头,干点啥不好。
多让百姓碗里添一块肉我都敬重你人品。
毕竟这么做能证明你只是菜,不是坏。
而且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把历经千年,多位帝王所凝聚的规则与公信力往脚底下踩,这谁能受得了啊。
而在赵昕前世的历史线中,帝王亲自到泰山进行封禅一事,也的确是止于宋真宗。
便宜都给你个不要脸的占完了,后世帝王要是还去,岂不是就是变相承认自己水平和你宋真宗差不多了吗。
可丢不起那人!
但上述不利条件对于赵祯来说是不适用的。
因为作为一名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合法性,祖宗成法都是要时刻挂在嘴边的,更何况干出一系列骚操作的是他亲爹呢。
须知不继承债务的前提可是不继承遗产。
但毫无疑问,赵祯从亲爹那继承到了极为丰厚的遗产,所以债务也就得由他来背负偿还。
所以无论是出于本身对泰山封禅一事的渴盼,还是为亲爹收拾烂摊子的孝道,赵祯对亲往泰山封禅一事都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
更何况在他作为大宋官家的岁
??????
月里,自唐末乱世就脱离中原管辖的交州、西北的广袤土地,是实打实地被重新纳入了统治。
论实际拓土区域,他已经快要超过立国的伯祖父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把实控区大面积北推了,拥有了更大的战略纵深与容错空间,暂时可以抛却如果黄河失守,长江以北广袤土地将如何保全的烦恼。
还对老对头辽国形成了两面包夹的战略进攻态势。
有了西夏的土地与良马在手,他们完全可以绕过燕云十六州,从后方直取辽国上京。
实际上折继祖此次追击败退的耶律洪基,就已经捎带手的拿下了几个辽国边境小堡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