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珩今日从武馆出来,听到两个小子正在讨论中午吃菜为何叫“蚂蚁上树”,听着很是新奇,便多问了几句。听说是在东街汤饼店对面的小摊上买的,便也想去尝尝。没想到走近一看,竟是林窈的摊子,“林小娘子,今日卖的是什么?”
林窈听到声音,赶忙抬起头。眼前这位可是她的大恩人兼重要合作伙伴,在她眼里,许之珩简直就是个行走的“钱袋子”,恨不得把他供起来。她满脸堆笑,“许公子!今儿个卖的是盒饭,量大管饱。只是公子来得稍迟了些,现在就剩蚂蚁上树和干煸包菜了,可来要一份?”
“无妨,给我来一份!”许之珩就是冲着“蚂蚁上树”来的,正巧可以尝一尝。当林窈端来一大碗水晶粉时,他明显愣了一下,“竟是用水晶粉做的,可这道菜为何叫‘蚂蚁上树’?”
“公子您瞧,这肉末紧紧贴在粉丝上,远远看去,形似蚂蚁爬在树枝上,因此得名‘蚂蚁上树’。”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林窈没说。据说这道菜与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窦娥的婆婆生病,家中只剩一小块猪肉,窦娥便将肉切成末,和粉丝一起炒制。婆婆眼花,误以为粉丝上的黑点是蚂蚁于是这道菜被称为“蚂蚁上树”①。
许之珩没想到缘由如此直白,不禁赞叹:“林小娘子好巧思!”他夹起一筷子水晶粉送入口中,辛辣的味道在舌尖蔓延,让原本有些疲惫的他精神一振。他向来偏爱辛辣口味,只是到了南方后,饮食多为甜口,他也就入乡随俗了。今日难得吃到合心意的饭菜,登时胃口大开。
林窈卖完最后一份饭时,许之珩也吃完了碗里的饭菜。他把碗筷递给一旁的刘旭,“林小娘子,这个月十五,擒虎武行要去府城参加比武大赛,不知能否请娘子负责这一趟的餐食?”
这突如其来的大单子,让林窈一时没反应过来。这许之珩简直就是她的活财神啊!她连忙应道:“好嘞!不知公子需要多少人份的餐食?在吃食方面可有什么要求?”
许之珩略微思忖,这一趟去的大多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又是去比武,体力消耗大,自然是油水越足越好,“我们一行十八人,按三菜一汤准备,两荤一素就行,肉菜分量要足些。我们照价付钱,这是五两银子作为定金。”放下定金后,许之珩目光一转,又道:“只是我的那份……”
林窈见状,有些哭笑不得,这人可真是该省省该花花。她连忙说道:“公子的那份自然是不收钱的。”
许之珩爽朗一笑,“我就知道林小娘子最是守信。”
~
三人回到林家,林诚和黎婶子早已从码头归家。黎婶子正在帮忙磨红薯浆,林窈赶忙上前,“黎婶子,怎么不歇会儿?”她给黎婶子开的工钱,只是支付在码头出摊的活儿,可没要求她额外帮忙家里的事。家中这些磨浆之类的活,本是大壮哥和林诚负责的。如今这般,林窈感觉自己像二十一世纪的黑心老板,让员工拿一份工资干几个人的活。
但黎婶子可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在码头食摊上干的都是些简单活儿,对不起林窈开给她八文钱一月的工钱,心里过意不去,只能多帮着做些活,心里才踏实些。她说道:“都是些小活儿,回家也是无事可做,你开给我的工钱那样高,我做点这些是应该的。”
林窈还想再劝,刘旭在一旁开口了:“阿窈妹妹,你就让我娘在这儿帮你做点事吧。阿娘在这,我也放心。”
听刘旭这么说,林窈不好再坚持。她心里明白,刘旭这话一是为了让她宽心,二也是实情。如今村里都知道刘大叔没了,家里就剩孤儿寡母。黎婶子性子绵软,要是让人知道刘旭白天大半时间都不在家,保不准有人会起坏心思。
林窈把东西拾掇好,便给刘旭和黎婶子结算了今日工钱。走出林家,刘旭看着手心里躺着的十个大铜板,简直不敢置信,一天竟真挣了十个铜板!他又看看阿娘手里的八个铜板,他惦记着家里的主要要用光了,“阿娘,我去割一斤猪板油,炼完猪油,剩下的猪油渣还能拌饭吃!”
黎氏看着儿子满脸的喜悦,心中酸涩。儿子跟着自己受苦了,许久都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了。她把自己的八文钱也放到儿子手里,“阿旭,你再去打半壶浊酒,一会儿跟我上山去看看你阿爹。咱们遇到好人了,让他安心,别再牵挂我们,早点投胎轮回。”
刘旭紧紧握着还带着余温的铜板,用力点了点头,朝镇上的方向走去。自从阿爹死后,阿娘就对生活没了盼头,常常对着阿爹留下的水壶、弓箭落泪,一天比一天消沉。他刚刚瞧着,阿娘虽说还念着阿爹,但不像从前那般毫无生气,眼里有了生的希望。刘旭的脚步越来越快,最后跑了起来。如今有了这份活计,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他一定要代替阿爹照顾好阿娘。
~
林窈从怀里掏出捂了许久的五两银子,放在桌上。虽说这一个月小食摊没少挣钱,可来光顾的大多是平头百姓,结账用的都是铜板,故而林诚平日里很少见到银子。这会儿见林窈只是出了一天摊,竟带回来三两银子,不禁大为惊讶:“阿窈,镇上的人出手这么阔绰?一天就能挣五两?!”
林窈按住一旁想伸手摸银子的林崧,捏了捏他的小肉手,笑着解释:“想什么呢?今日带的吃食在镇上卖了七百三十文,这五两是许公子给的定金。”
林诚把桌上的银钱挪到林崧够不到的地方,“定金?”
林窈点点头,说道:“许公子的武行这个月十五要去镇上打擂台,我们负责这一趟二十八人的饭食,两荤一素,再加一个汤。”
林诚没想到妹妹去镇上一趟,竟能接下这么大的单子,激动不已:“阿窈,你想好做什么菜了吗?”
“那自然。”说着,林窈把在镇上跑了好几个猪肉摊才卖到的买的十只大猪蹄拿了出来。许之珩一行人是去打架的,同行的又都是青壮年,食量肯定不小,得做些硬菜,红烧猪蹄再合适不过。只是这猪蹄着实贵,一斤猪肉十八文,一只猪蹄差不多五斤,十只猪蹄花了就一两多银子。
放下猪蹄,林窈从五两银子里拿出一两。一只鸡大概四十文,十只就是四百文。她对林诚说:“阿兄,明日你和大壮哥去镇上买十只鸡,从后山绕路回来。莫要叫人瞧见了。”
“好,我这就去找大壮哥说这事。”林诚放下手里的活,往刘大壮家去了。
林窈从背篓里拿出在路上就开始浸泡的糯米和白米,她打算自制粉蒸肉。粉蒸肉,最重要的就是裹在肉上的粉。以前都是买现成的,好在这粉做起来不算难,林窈决定自己试试。
她先把糯米、白米、花椒、八角、茱萸、香叶一股脑倒入铁锅,开小火慢慢烘炒。灶膛里的火苗轻轻舔舐着锅底,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随着林窈不断翻炒,米香渐渐弥漫开来,香料的味道也充分释放,丝丝缕缕钻进人的鼻腔,引得人忍不住深吸几口。
约莫一刻钟后,原本洁白的米粒渐渐泛起微黄。林窈拿起一粒放在指尖揉搓,感觉微微粗糙了些,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她把炒好的米盛出来,等晾凉后,倒入石臼里研磨成粉。要是有五香粉或者十三香,味道肯定更绝,可现在显然没有这些调味品,只能做个简易版粉蒸肉了。
林窈把五花肉清洗干净,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放入大碗中。她往碗里倒入少许酒去腥,撒上少量盐调味。每次到这时候,林窈就无比想念酱油,要是能加些酱油,这道菜才真正算得上色香味俱全。可眼下也只能想想,她可买不起。
随后,林窈把腌制好的肉块静置一旁,让其充分入味。趁着这空当,她把洗净的荷叶铺在蒸笼底部,荷叶清新的香气随着蒸汽在灶房里蔓延。荷叶是林窈回家路上摘的,如今夏末初秋,荷花早已凋谢,好在荷叶还不少。林窈拿起先前自制的米粉,慢慢倒入装有肉块的盆中,轻轻翻动肉块,让米粉与肉块充分融合,直到每一块肉都被裹得严严实实。
一切准备就绪,林窈把裹好米粉的肉块整齐码放在铺着荷叶的蒸笼里,肉块在蒸笼里排列得整整齐齐。她把蒸笼放在炉灶上,往灶膛里添了几把柴,火势熊熊,热气迅速在蒸笼内升腾起来。一盏茶的工夫,灶房里便弥漫起粉蒸肉那浓郁的香气,糯米粉的清香、五花肉的脂香与荷叶的清新交织在一起,引得林崧丢下阿兄编的蚂蚱,守在灶台边眼巴巴等着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