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格格党 > 第70章(第9页)

第70章(第9页)

所以说,这两个人能遇见,一定是因为后世学子的怨念过于深重,想直接将他们一锅端了吧。

最好再加一个只写大长篇、而且还要求全文背诵并默写的屈原,那就是三杰并立,一波凑齐,可以直奔黄泉路了(喂)。

萧统当即邀请曹雪芹以后就留在东宫,既可以好好养病,也能和他一起谈论文学,曹雪芹欣然同意。

他有一个以东宫臣属,还有自己的朋友为核心的文人集团,经常搞一些文化沙龙活动。

这些参与者,不仅在当世声名赫赫,即便在整个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也是文光闪耀的璀璨星辰。

包括但不限于:

四声八病的创始人沈约,影响后世整个诗词创作的格律,就是从他这边提出来的。

插一句,沈约他腰很细,是个文弱清癯的萧条美人,所谓“沈腰潘鬓消磨”说的就是他。

杜甫的偶像、被称作“清新庾开府”的庾信,如今正在东宫编书,晚年因亡国之恨流落北朝,一篇《哀江南赋》冠绝了整个时代。

《玉台新咏》的编者徐陵,南北朝时期骈文创作的最高峰,后世对《玉台新咏》的追捧与探讨络绎不绝,《孔雀东南飞》等一系列作品因此得以流传下来。

……

总而言之,这实在是一个文学鲜花着锦,发展至最鼎盛的璀璨时代。

南梁也是最适合文人们生活的时代之一。

梁武帝萧衍和皇子们都擅长诗文,能吟咏很好的作品,所以朝野上行下效,对寒士文人们都格外优待,生活优渥,繁华锦绣,亦从不滥加刑罚。

萧统给曹雪芹在东宫旁边安排了一个大宫殿,拨了一大堆人手照顾他,并且邀请他下一次到自己的沙龙上讲《红楼梦》。

曹雪芹最近正在忙于后四十回的创作,边写边讲,和众人一道讨论情节发展。

他提前把书稿分发下去,沈约等人都看了一遍前八十回,心中不免产生了诸多疑问。

“林黛玉这首《秋窗风雨夕》,非常像我们这个年代的诗歌!”

“对,这是拟了大唐时期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作「宫体诗」之巨澜,宫体诗这种诗风确实是从你们这边肇始的。”

“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让她读那个庾的诗,是不是我啊?”

“是,也不是。这是未来在北朝的你,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不是现在这个年轻版本的、留在江南的你。”

“啊,那黛玉葬花唱《葬花吟》,灵感也是从我的《瘗花铭》这里来的吗?”

“这不好说,但你确实是历史上第一个写葬花的人。”

“庾开府,择日不如撞日,你也去体验一下黛玉的人生轨迹,赶紧去葬花吧。这里恰好有个金玉小锄头,上次准备送给东昏侯陪葬的。你看,连道具都是现成的。”

“沈休文,你再胡言乱语,下次我必定在诗里面把你骂得狗血淋头!”

……

众多的大文豪济济一堂,在这边七嘴八舌地议论。

曹雪芹和他们谈得非常愉快,也分享了接下来自己打算写的第八十一回情节发展。

直到,在某一个时刻,坐在后方的陈庆之忽然开口——谁也不知道他一个武将,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反正,他就是忽然说话了:

“写得真好,如此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我还是第一次见,黛玉和薛君好生般配。”

曹雪芹:“……”

在场的文豪们:“……”

你再说一遍,谁和谁好生般配?

我写的我们看的是同一本书吗?

陈庆之浑然不觉自己究竟扔出了什么炸弹,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可惜黛玉和薛君之间,来自世俗的压力阻隔颇为巨大。”

“这个宝玉是真的有点烦,既不能封侯报国上阵杀敌,也不能才华横溢独占一代风流,堪称一无是处,怎么老在她们之间挡路,能不能快点把他写死啊。”

陈庆之:我的CP天生一对,轮得到你这妖魔鬼怪来反对!

他以热情洋溢的态度,无比高涨的情怀,一连说了大半个时辰,滔滔不绝地向众人讲述了他眼中那个版本的、二位神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曹雪芹目瞪口呆,沈约等人却听得频频点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