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棠院是徐氏的住所,是整个怀远侯府除了老夫人住的福寿堂外位置最好、也最宽敞的院落,就是侯爷与夫人住的正春院也要比这小上一圈。
据说是当初两家在议亲时,老夫人主动提出来的,“总不能叫她委屈了。”
徐氏每次感叹江家人对她还算不错时,总会提到珞棠院,满脸幸福地说:“其实老夫人最是嘴硬心软的人,她说我也是为了我好。你看看,若不是她的允许,嫂嫂的谦让,我哪里会住上这么好的地方。”
小时候她就看着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东西两处偏屋,问过一声,“要是没有这么大的院子,那么多的嫁妆应该要往什么地方放。”
徐氏就开始生气,一边生气一边掉眼泪,说她冷漠,说她不懂得知恩图报,说了很多很多。也不记得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她后来很少来珞棠院这边。
倒是珞棠院这边的下人对她很是客气,见她来了立即将她往屋里迎。
“母亲在屋里吗?还是去了老夫人那边?”
绣心递给她一个眼神,“在屋里敲核桃呢。”
“啊?”江新月疑惑了一声,顺势将斗篷摘下放到左手边,桃溪眼尖地接了过去顺好放在手臂上挽着。
她看了一眼桃溪,点了点头。
而那边绣心说出原因来,“昨天庄子里送了一批今年刚摘下的核桃,老爷吃了说不错。今日夫人去老夫人那边露了个面就回来了,现在正坐在屋子里剥,还不让我们动手。你没看见,夫人的两只手都是通红的。”
江新月扭脸看过去,脸上就差没写着“你别逗我”这句话。
绣心也不好说得太多,只点了点头,扶着她往里走。
果然刚进屋子,就听见了“嘟嘟”的敲击声。江新月朝着里面走了几步,就瞧见了坐在暖榻上的徐氏。
岁月对徐氏格外厚待,坐在阳光之中时,着一身宝蓝色裙衫的徐氏一如无忧无虑的少女,面容清秀,哪怕不施粉黛也看不出一点岁月的痕迹。比起需要事事操心的侯夫人杨氏和同妾室斗智斗勇的三夫人范氏,徐氏这般更像是生活滋润的贵妇人。
徐氏看见女儿过来,也只是稍微抬了抬头,“你怎么过来了?”
问完之后,她拿着一柄银制的小锤,认认真真地敲核桃。将核桃捶开一道口子之后,徒手将里面的果肉拿出来,将上面褐色的衣子揭掉之后,才将淡黄色的果仁扔进旁边的瓷罐当中。
江新月看完了整个过程,都没有说话,在徐氏重新拿起一个核桃时才开口:“昨天去铺子里看见一根喜欢的簪子,想凑成一套头面。但是店家说这原本就是一整套,当时被你买走了,我来看看。”
说完之后,她将头上的簪子拔下来递过去。
徐氏看起来挺高兴的,这还是女儿头一次问自己要东西。她接过来看看没什么印象,又问在后面的绣心,“你有印象吗?”
“这式样瞧着挺新鲜的,您这两年不是想稳重些,收了一批首饰进了库房。妆奁里应当没这样的,倒是库房里好像有几套差不多的,不过奴婢不大确定。”
江新月心里着急,又不敢将实情说出来,催促地看着绣心,“你再仔细看看。”
绣心赔了个笑,握住簪子的一端说:“夫人的首饰真的不少,奴婢也就记得个大概,真的想不起来了。”
“要不然去库房里找找。”徐氏倒是干脆地决定,“我的库房里还有不少东西,一起看看,你要是喜欢的话就跟着头面一起拿走。”
“我就看看这套。”
徐氏听到这句话,就笑了出来,“你同我客气什么,我的这些东西早晚都要给你。”
她说完之后,在瓷罐里抓了一把剥干净的核桃,放到女儿的手里,“你先在这里吃着,我去里面拿钥匙去。”
饱满的核桃仁安安静静地躺在手心的位置,江新月有些错愕,抬起头时就看见母亲徐氏往屋里走的背影。她的眸色在阳光下变成了有些透明的棕色,紧接着纤长的睫羽垂下,好看的眸子便被遮住。
她捡了一块核桃仁尝了尝,果木的香气混着油脂香在口腔之中浸润开来,比她记忆中的核桃仁好吃不少。
徐氏很快带着一个陈旧的荷包走了出来,“现在去吧。”
江新月将手里的核桃仁用帕子包好之后递给青翡,让青翡放好之后,自己跟着徐氏往外面走。
东西两屋的布局同主屋不同,打开门先看见的是一个稍显得空旷的正厅。正厅的前面是一排等人高的柜子,柜子上全都是小抽屉。而两边分别有一道用厚重的木门,木门上还贴了一层铁板。徐氏用钥匙打开上面的锁之后就退到后面,两个粗使婆子用力往里推才将门推开。
而后其余下人就在外面等着,只有徐氏和江新月分别带着绣心和青翡走了进去。
里面放的是几排沉香木架,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匣子,匣子的旁边还有一个小木片写着匣子里是什么首饰。当然匣子里装着的并不是普通的首饰,江新月带来的那根簪子最多算得上精致,却并不是什么贵重的。而不贵重的首饰并不是放在架子上,而是另外有一排大箱子,放在箱子里收起来了。
“绣心,你带着青翡去找找。”徐氏自己则是拉着女儿一起,在架子前挑选起来。
“我说的吧,姑娘家就是要好好打扮。往前我让你跟着我来挑几件你还不愿意。”徐氏直接打开近旁的一个小木匣,看见一对正阳绿的贵妃镯,拿出来往女儿的手上套。
江新月原本就偏白,手腕纤细匀称,翠绿色的镯子挂在手上,将皮肤衬托得莹润到像是光亮底下的暖玉。
“这个好看,就是你戴着大了点。”徐氏点点头,“难得有成色这么好的,等会你带回去。”
江新月也觉得颜色不错,就听见徐氏补充说了一句,“说不准日后成亲,生了几个孩子就胖起来了,到时候就合适了。”
这倒是也不必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