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玉这外孙女跟其他外孙女不一样,特别尖,心眼多,其他外孙女从不跟她要东西,让她买这买那的。赵青玉就不一样,去年夏天过来就跟她说,“姥姥,我也想要一只雪儿脚上的凉鞋。”她就说让爹妈买,人说爹妈不给买,“姥姥你给我买好不好,我长大了一定孝顺你。”嘴倒是挺甜。顾大姐心想能出啥事,这回也是小孩子不懂,气急了推了她嫂子一把,也没使多大劲。这种时候苏荷不能说话,他们一家人的事,她不好插嘴,她看着就行。顾父,“你俩今天过来是想说什么?让建华把借出去的钱收回去还是咋的?钱是借出去了不可能收回去。”“再说了跟儿女们分开住也挺好的。”顾母,“可不是,我跟你爹想明白的事,你们俩咋想不明白。”顾母搞不懂,她这大闺女大女婿为什么不愿意分家,分家了又不是断亲了。分家过,可以避免婆媳矛盾,姑嫂矛盾,还能促进婆媳感情,远香近臭这个道理不知道吗?大闺女自己不也跟婆家分出来过了么。顾大姐,“那分家过了以后还给我们养吗?”“大姐,你要为这个不愿意分家,那纯粹是多想了,你们两口子又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坏父母,青木也不是那种混球儿子,怎么可能不会给你们养老。”顾建华开口。他二姐婆婆对她多差,这不每年还得给二姐夫娘粮食,孝敬啥的。世上不管父母的孩子有,但也少,大部分孩子都会管父母的。话虽如此,但顾大姐心里还是不对劲,新媳妇娶进来还没怎么使唤呢,就要分出去过。青木也是,自从娶了这媳妇,啥话都听他媳妇的,他们这当爹娘的说啥也不听了。就因为一些小事闹着分家,不给分,还要借钱分家。简直无理取闹!顾大姐心里有点埋怨儿媳,肯定她说啥了,不然儿子能这么坚定的要分家?顾母,“行了,你们快回吧,今晚没月亮。”钱借出去了,顾建华这个当舅舅的不可能会要回,青木也坚定的要分家,事情就这样了。“分家的时候,你们倆给孩子们点东西,别啥也不给,寒了孩子的心。” 。不想伺候“分家了又不是断亲了”顾母一阵叨叨。也不知这两口子听进去没有。其实要有办法赵青木张宁两口子也不想分家过,张宁想过婚后会有婆媳矛盾,但是她没想过会有姑嫂矛盾。她觉得她对青玉这小姑子挺好的,刚开始她住进他们家,兜里有几颗糖,都给她吃了。后面青木给她买了一盒雪花膏,小姑子想用,她也给她用过。她对她没有吝啬过。只是小姑子平时说话就带着呛,阴阳怪气的,好像很看不惯她,可转头又跟她正常说话了。这次吵架也是,她在做饭,她想让小姑子去外面抱点柴火进来,她说她不去,还说了一句,“嫂子怀孕是可以干活的,怀孕女人没有那么金贵,柴火也不重,你自己去抱。”张宁很不解,她在干活啊她没有说不干活,她在做饭啊!说一次两次可以,次次说,泥人也有三分脾气。然后她们俩人争执起来了。小姑子就推了她一下,她可能没站稳的原因直接摔倒了地上,当时没事,她起身去外面抱了柴火把饭做了。等晚上肚子就隐隐发痛。她以为孩子保不住了,后来卧床休息了两天没事了。是她说的,她跟她家男人说的想分家过,跟赵青玉这个小姑子相处不了,简直没事找事。在一个院子里也相处不来。必须要出去单盖房子,土房子也行,只要不跟她这小姑子掺和。土房子她也愿意住。她身上有四十多块钱,下乡的时候家里给的,就拿这个作为启动资金。谁知公婆不愿意分家。其实盖土房子有这四十块钱足够了,不过青木说这钱是她的,算是嫁妆不能动。说他有办法,就跟他舅舅舅妈借钱去了,谁知还真借到了,借了一百块钱。张宁觉得他们俩以后的日子应该会过得很好。没有了烦人的小姑子,也不用跟公公婆婆相处。她也不管公婆怎么想她,她不可能为了照顾他们的想法,而不分家。说来说去,她是儿媳,是外人,小姑子亲闺女,再怎么作妖,顶多说她两句,骂她两句,不可能怎么样。最后受委屈的还是她自己。好在她找的男人是好的,一直站在她这边,也听她的话。有了钱,分家也不是什么难事,也不需要顾大姐大姐夫同意。拉了砖建房就对了。只是顾大姐大姐夫俩人心里憋着一股气,他们不同意分家,这个儿子非要分。所以分家的时候也没给啥东西,就分了点粮食,还有他们两口子的个人用品,钱一分没给。赵青木也不在乎了,他早就知道,他们三兄妹爹娘似乎更喜欢妹妹一点,妹妹做错事,就是嘴巴上骂的狠。行动上一点表示都没有。反正是分家出来过了,以后所有东西,也不用上交,他们两口子努力一定能把日子过好。建新房子也没花了一百块钱,不过先留着,到时候他媳妇生孩子也要花钱。赵青玉这个姑娘确实有点小聪明,赵青木张宁两口子跟顾大姐大姐夫因为分家闹矛盾。她就说,“爹娘,大哥大嫂要是不管你们,我以后大了管你们,给你们养老。”怎么说呢,顾大姐大姐夫俩口子听了很欣慰,觉得养儿子没啥用,简直娶了媳妇忘了娘。不管顾大姐大姐夫怎么想,赵青木张宁两口子小日子是过起来了。在新房后院开辟了菜园子,又抱了一窝鸡。赵青木下地干活,张宁收拾家做饭。张宁没看错人,赵青木确实是好男人好丈夫,知道妻子怀着孕不容易,早晨尽量早起一个小时,把家那些活都干了。去县里也会给媳妇带好吃的,脸上抹的雪花膏啥的。反正在能力范围内给媳妇最好的。不过张宁预产期正是农忙秋收时候,大概在十月中旬生产,大家都在忙。七月初二,顾大姐她们来的时候,就聊起这个事。顾母说顾大姐,“到时候就别下地了,儿媳生孩子,你得看着点,伺候月子啥的。”顾大姐,“那会儿家里也忙,再说人不一定用咱们。”顾二姐顾三姐她们也听说了青木跟他媳妇之前分开住的事儿。顾二姐就道,“大姐你这话说的,你还不会记着青木他们分开住的事吧?”“你跟张宁没吵过架吧?就因为分开过得事,两家一直闹别扭,儿媳生娃娃,你们也不管,青木咋想啊?”张宁先不说,青木可得恨死他们了。本来分出去过爹娘啥也没给,这媳妇生孩子更是不帮衬一把,青木心里得多难受,不对劲。两家只是分开住了,又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了。干嘛这样。顾二姐觉得以后她儿子跟她媳妇想分出去,她万分乐意,婆媳住在一起就是矛盾多。顾大姐哼一声,“咋想?他爱咋想咋想,当初分出去过是他,又不是我们。”“既然当初决定分开过了,就应该想到以后媳妇生孩子没人照顾月子。”说起这个事顾大姐就来气,她大儿子当初那个决绝的样子,他们两口子怎么说都没用,就要分出去单过。“再说,咱们几个生孩子,月子也不就那样过了,也没人照顾,没事,都是那样过来的。”顾三姐无奈,“大姐,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咱们那是没条件,遇到的婆家也不好,只能忍着。”“咱们受的罪,让孩子们也受一遍吗?”顾母也不赞同道,“老大你真是越来越糊涂了,青木张宁俩口子不就分出去过了么,你给人记到现在,儿媳生孩子也不管了。”“那是女人最困难的时候,你不去搭把手,老了别指望人伺候你。”顾母没想到,她婆婆说的那些话有一天会从她女儿嘴里说出来。同样是女人,同样都生过孩子,话怎么可以那么说。顾大姐,“得了娘,二妹三妹,你们也别说了,我就没指望他们两口子能伺候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