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三弄三十四
作为赢家的罗子律也不见非常高兴,他一直低着头,便是皇帝封赏他,他都是勉强带笑接受。
因为他知道,他彻底得罪了京里的文官系统。
其实这很奇怪,贪他功劳的是贺明州,罗子律是受害者,京城文官为什么要针对他?
原因就在于他去求助了察校司,你怕贺明州夺你功劳,你能找别人啊,找礼部尚书,或干脆是大理寺的人都行,尚书大人总不会贪你的功劳了吧?为什么偏去找察校司番子?
这不就是你自绝于文官系统么,以后你还是当察校司的狗腿去吧!
罗子律也无法辩解自己没找察校司,事实摆在这里。
其实那些人的想法都是马后炮,贺明州若真夺了罗子律的功,罗子律是无处伸冤的,罗子律不过一个小小县令,毫无人脉,怎么和礼部侍郎大人分辨对错?
他只能咽下这份委屈,要么彻底被贺明州打压。
还说什么你怕贺侍郎夺功就找别人,罗子律能先知吗?他根本就没想过贺侍郎会夺他的功劳好不好!
不过罗子律得到了绝对的实惠,他连升了几级,现在成了沂州知州,五品官,把和他同期的进士们甩开了一大截。
皇帝还有其他赏赐,布帛金银都有,罗子律完全没有升官的喜悦,全让秦管事去办。
秦管事把这些送去给曹公公,曹公公根本不稀罕,一点都没要,还笑着称赞了罗子律几句。
这件事简直比抄家还让他舒坦。
到了曹公公的份上,抄家拿回来的钱财,也不过多开几个库,账面上添一些数字,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下回还能捞。
但这次能踩在文官们脸上跺脚,他们还屁都不敢放,真是爽翻了。
罗子律领了赏,就要去铜县交接,还要去沂州任职,也很忙的。
照理说,应该有不少人来向他贺喜,和他攀交情,但没人,他就一个人孤零零回了铜县。
罗子律的心情很难形容,一路上他都是沉默寡言的。
冯华如今早就缩如乌龟了,他知道自己这事办差了,哪里还敢说什么。
风尘仆仆回到铜县,圣旨也下来了,铜县县丞等人惊的目瞪口呆,原以为罗县令也得慢慢攒资历,没想到他直接开了个大的,才当了两年县令,就风云直上成了知州,惊掉一地眼珠子。
原本罗子律的上司,现在亲自赶来和罗子律称兄道弟,一口一个贤弟,还奉上了丰厚的礼物,罗子律想要婉拒,人家把着他的胳膊,“贤弟是看不起我么,一点议程而已,不收就是看不起我这个做兄长的!”
天知道上司大人的年龄都可以当罗子律的爹了。
罗子律只能勉为其难收下,还有其他人送来了礼。
回了铜县,罗子律一刻都没停过,忙的飞起。
范温雅也在忙,她又要收拾东西了。
秦管事马不停蹄去沂州,还是那样,租房子,看看有合适的地再买些。
打发了贺喜送礼的人,接任的县令来了,罗子律还得交接,真是没一刻有空的。
王秀才从冯华嘴里知道了始末,叹息了一声,范温雅叫他,他就去了,一时没忍住,把罗子律的现状说了,“夫人也没料到大人会落入这般境地吧?”
范温雅挑眉,“什么境地,他升官了,这还不好?”
王秀才道,“京城官员都不搭理他。”
范温雅看着王秀才,“我是真搞不懂你们的逻辑,枉顾事实,只纠结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我来问先生,官员当官是为谁服务?”
王秀才道,“当然是为朝廷放牧百姓。”
范温雅打了个响指,“对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么罗子律现在是皇帝的人,这不是好事吗?至于京城那些官,他们虚伪做作,算个屁!”
范温雅做了个往下压的手势,“王先生别急,他们目前不搭理罗子律或许有他们的原因,但这个不能宣之于口,也不登大雅之堂,只能证明他们心胸狭窄小肚鸡肠,这种人谄上傲下,小人而已。日后罗子律官位更高,他们自然会腆着脸凑过来。”
文人有多无耻,范温雅知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从古至今,多少读书人吃着女人提供的一切,然后转头把人抛之脑后的。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崔莺莺和张生,王宝钏和薛平贵,连白娘子都被许仙给坑了,贵易交,富易妻,这句话就诠释了读书人的脸皮。
王秀才居然无话反驳。
范温雅道,“你看看他回来后,这里的官如何待他就知道了,他下一任也不是去京城,是去沂州,你看到时候那些官员还会不会不搭理他。”
范温雅来了一句绝杀,“当你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这只能说明,你所处的地位太低,需要仰视别人,等你到了那些人达不到的高度,你再去看,就能看到他们在仰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