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高门寒婿的科举路全篇 > 130140(第11页)

130140(第11页)

在当朝,逢年过节,宫里会给四品以上的官员分发赏赐,叫“御赐年礼”。一般是用御笔写的福字——当然不是皇帝自己写,都是翰林院官员代劳的,再有些帛、锦、锻之类的布料,或者外头进贡来的香料等物。

丁逢笑道:“沈大人接好了,今儿大年三十,咱家不能多留,还要回宫伺候呢。”

沈持让赵蟾桂接下赏赐,拿出几吊钱塞到丁逢手上:“请公公回宫后替在下说声谢陛下隆恩。”

太监们掂着钱欢欢喜喜的走了。

沈持把御赐年礼打开,里头放着两张福字,两匹帛,一盒鸡舌香,就是当朝的口香糖,这是给官员用来清新口气,让你在面圣的时候别因为口臭熏着皇帝,冒犯天颜。一般是专门赏赐给近臣的,三国时期曹阿瞒就很大方地给诸葛亮寄过五斤,还附上一封信“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徽意。”——啥意思嘞,就是邀请诸葛到皇帝身边去当近臣,这对于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阿瞒来说,四舍五入等于到他身边来。两人的这段事情流传到后世,皇帝赏赐给臣子鸡舌香,就意味着默认你是我的近臣,咱俩要经常见面的意思了。

毕竟给一辈子都不见面圣的官吏那多浪费,这玩意儿挺贵的。

沈持交待赵蟾桂:“这帛留着给阿月当嫁妆,这鸡舌香,等过来年拿出去问问有没有人买,能换多少银子算多少。”他也不是天天要面圣,用不了这么多。

沈持也在想着给沈月攒嫁妆的事,不过他不愁,到时候能拿出多少算多少,日后手头有了,再补贴给她就是。他统共就这么一个妹子,还能亏待了她不成。

赵蟾桂:“……是,大人。”

街坊邻里已有人放起鞭炮庆贺除夕,他正要去关大门,京兆府的司仓参军钱前来了:“沈大人。”

钱前今儿犹穿着官袍,看样子不是来找他闲聊套近乎的。

沈持:“钱大人,有事啊?”

“昨儿帽儿胡同那边有人乱丢垃圾,”钱前说道:“下官来请大人一道去看看。”

京城有八纵八横十六条街,街是宽宽的,能并行八两马车的,而胡同就很窄了,可以说是住宅区吧,进去里面或是高门大户,或是市井小民之家,帽儿胡同在城东。

“垃圾”是个古老的词汇了。

不过那会儿“垃圾”时常用作形容词,据说是堆积如山的意思,“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①”,在句子中一般是这么用的。

在当朝,和后世一样,京兆府在各胡同、街道设置了垃圾投放点,居民不能乱丢,乱丢垃圾是要治罪的。

可没有后世罚个款那样轻松。

《昭律疏议》中有律例:“其穿桓出秽污者杖二十。”要是被抓到谁乱丢垃圾,要被抓到衙门去打二十棍,咱就说罚的重不重吧。

京兆府司仓参军钱前手下还有专门的街道司,相当于后世的环卫局,负责街道清扫、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市貌,手下有一二十名役,专门维护京城的卫生。

每日的泔水、马桶的粪便,都要倒在京兆府指定的地点,然后运出城去,同样,也是要向这些人家收一定的银子费用的。

沈持立马说道:“本官换身衣裳,这就同钱大人一道去查看。”

这是要去做城市排查。

他很快换上官袍,骑马和钱前一道去帽儿胡同。

……

屋里,朱氏往外努努嘴:“今儿都年三十了,你看又有衙门的人来找你哥,我瞧着他过年休沐也歇不了。”

“阿月还是在家中多留两年吧,好歹照应照应他。”

沈月使劲点头,心道,她哥这京兆尹的差事不轻松,她该留在家中帮衬他一二。

……

沈持到了帽儿胡同,果见在胡同口处,有人倒了两桶泔水在地上,油腻腻的一滩。幸好天寒地冻,暂且还没有腐烂散发出腥臭味。

“查是谁家倒的,”他说道:“除夕在道路上倾倒泔水,查出来除了杖二十外,再罚银十两。”

京兆府的衙役们:“是。”

他们扒拉半天泔水,而后在帽儿胡同里头一家一家审问,最后把一户姓曾的权贵人家给挖了出来。

“过年了,沈大人开开恩,”曾家一开始还硬气地不把沈持当回事:“在下以后不随便乱倒泔水了。”

沈持却丝毫不为所动,命拖下去打了他二十棍子,且罚没曾家银十两。

“走了一个贺酷吏,”曾家受了刑又挨罚后四处哭诉:“又来了一个沈酷吏,不仅用刑他还要罚银子啊……”

他的邻居听到后朝曾家淬了一口:“沈大人执法如山,你乱到泔水打你怎么了?活该。”

“是啊,往前走几步路就是衙门收泔水的车子,”另一户说道:“还能倒在路上,懒不死你们,想欺负沈大人年少?门都没有,我看还是罚的少了,罚你二十两银子都不多……”

“……”

有的是百姓为沈持说话。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