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敏:“传她进来。”
说罢,他再抬头时,美人已经走到了跟前,她嫣然一顾,后宫其余女子的姿色便入不了他的眼了。
连宠冠六宫多年的周淑妃都要逊色三分。
萧敏见到郑琼,什么烦心事都抛到脑后了,无比亲昵地说道:“让阿琼久等了,想不想朕?”
“陛下把妾晾在外头,”郑琼淡淡地说道:“都这会儿了还要笑话人家。”
“生气了?”萧敏携她的手往寝房走去:“阿琼要是知道朕方才见的人里头有谁,就不会生气了。”
“瞧陛下说的,”郑琼嗔道:“凭他是谁,妾也不该受到冷落。”
萧敏笑道:“阿琼还记得今年秋季进京之时,路过黔州府翻船之事吗?”“当时带着水鬼救出绣娘和丁吉的,正是沈归玉沈大人。”
郑琼依偎着他懒懒说道:“妾当时都吓傻了,只顾着哭泣,哪里还留意什么大人小人的。”
“陛下可不能把这份恩情算在妾头上。”
“阿琼真小气,”萧敏听了笑道:“好,不算你的,算朕的,”又心疼郑琼:“你年岁小,头一次出远门遇事吓到了也是寻常,好在到朕身边来了,朕以后护着你,再不会有那样的事了。”
郑琼破涕为欢,把脸埋到他胸前,不说话了。
第120章
霜华伴着月明,沈持从宫中回到秦州会馆已是夜半,庭院中万籁俱寂,唯有灶台上温着的米汤和梨汤发出一声声“咕嘟”,惦记着孟度,也等他归来。
“今晚我去守着孟夫子,”赵蟾桂洗净手舀一碗梨汤端给沈持:“大人去歇一歇吧。”
沈持:“赵大哥你先去睡会儿,四更天来替我吧。”
喝完热乎乎的梨汤,他端着米汤去孟度屋里——白天孟夫子的病情好转后,沈煌他们便把人挪到了会馆的上房中,此刻门虚掩着,炭盆里的炭火烧得很旺,暖意融融,几上朱红的细瓷托盘中放着各色糯米纸包装的糖果,一派新年临近的喜喜庆庆。
孟度睡得很安静。沈持放下米汤没去扰他清梦,不声不响地坐在床边闭目养神,大概到了四更天,听见动静一睁眼,是孟度醒了,四目相对都怔了一怔。
“夫子你醒了?”
孟度又闭上眼转过头去:“不,我没醒。”这次的事他心中过意不去,还没想好要跟沈持说什么话。
沈持:“……”
“米汤还是热的,夫子你喝点儿?”
孟度中气不大足:“你放那儿吧。”他又清了清嗓子说道:“回你屋去睡觉。”
沈持被撵了出来:“……”
他深深地松了口气,而后,铺天盖地的困意来袭,他回到房中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得昏天地暗,直到沈月来敲门:“得,得……”
沈持从睡梦中惊醒才发觉外头天光大亮,快到辰时了,他匆忙穿好衣裳拉开门:“阿月。”
沈月抬手指了指日头,提醒他该去翰林院点卯上值了:“得,你睡过……头了。”
“多谢阿月来叫醒我,”沈持笑了笑说道:“阿月像个小大人了,真顶用。”
沈月冲他笑了笑:快些吧,听说上值迟到会被打板子,丢人。
本朝要求官吏“清、慎、勤”,“勤”对于沈持这样的六品低阶官员来说,就是要按时点卯,上值的时候不能迟到,散值不能早退。
要是谁无故迟到或者早退,没做到“勤”,会被吏部记上一笔账,由刑部拉去扒了裤子摁在地上打板子,很不体面。
沈持穿戴齐整,他打算骑马去翰林,哪知今儿会馆的马一匹两匹都拧巴不肯让他骑,而那匹他上京赶考时买的,跟他走南闯北的马儿又蔫蔫的,似乎生病了,唯有赵蟾桂的小毛驴看起来能使一使唤,经驴子的主人同意后便征用了,骑上毛驴,飞一般赶去翰林院。
路上,恰遇到四品以上官员散了早朝,分头回各自衙门当值,见沈持一袭青色官袍骑驴疾行,不由得笑道:“不应景,当给沈大人换一匹骏马,他这个岁数鲜衣怒马才好看。”
“状元上值驴如飞。”有人反驳:“新鲜,也甚好。”
“……”
说者只是玩笑,孰料被有心者听去,回家后当即画了一幅《状元骑驴图》,此人使用写意笔法,给沈持画了一张超长的驴脸,却给毛驴画了个书生脸面,画面又夸张又滑稽,拿到书市上一亮相,孰料招来众人围观竞价,竟卖了几两银子的润笔费。
此事传到翰林院,同僚纷纷劝沈持找那位作画者的麻烦,毕竟有损他威仪,叫堂堂状元郎,翰林院修撰很丢脸面的。
沈持却不以为意:“本官瞧着那幅画作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