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高门寒婿的科举路txt > 250260(第9页)

250260(第9页)

大宫女周龄虚虚扶着回到房里,说道:“娘娘,曹夫人……”

周淑妃摆摆手不叫再提,王氏的话叫她清醒——纵然宸王萧福满母子不搭理曹家,曹家也不会扶持她们母子的,周家出事后,她和雍王在皇帝心里的分量不再像从前那样重,曹家早看不上他们了,想依仗曹家翻身这条路,断了。

而曹家既然对郑德妃起了杀心,表明他们不会忠于宸王萧福满,纵人他当上太子也会被曹家或废或杀,这个太子当不安稳……想到这里,她眯着眼睛,对周龄说道:“打今儿起,咱们庆春殿关起门来过自个儿的日子,跟外头那些人少来往,免得后面出了什么事牵扯到咱们。”

周龄疑惑地应了声“是”。

当晚,雍王萧承彧来请安的时候周淑妃又交代他:“你在东宫只管专心念书,记着兄友弟恭,凡事不要出风头……”

萧承彧听了默然片刻,倏然冷笑:“怎么,母妃这么快就认命了?”

周淑妃附在他耳边将那日王氏的话说了:“看吧,纵然宸王当上太子,曹家也会使出百般手段让他登不了基,你们只要坐山观虎斗便是。”

一旦萧福满成不了事,想都不用想,最后皇位必然会落到她儿子头上。

萧承彧听了心中暗喜:“是,母妃,儿子谨记。”这日子好似又有几分盼头了。

……

数日后,一夜间京城寒风起,萧萧送别最后的雁群,路上行人都穿上了夹袄,暮秋时分了。

冯遂化名从陕西府给沈持送来迷信,说他和裴牧二人已经暗中知晓了陕西知府聂晖是如何每年从每户的收入中神不知鬼不觉捞走二两银子的,不过他们还抓不到证据,只能再等些时日。

另外,裴牧把眉县从前的税赋账册悄悄誊抄了一份,也一并送到沈持手里,说日后一旦事发,怕来不及保留物证。

恰逢沈明彰满月,沈煌夫妇见史玉皎出了月子,便辞别小两口要回京郊的田庄上去住,给家中新添的乳娘、婢女们腾地方,沈持便将眉县的籍册交给他们带过去保管。

沈煌不知详细,但直此物绝不能有闪失,对儿子说道:“放心吧阿池,爹会给你看好的。”也许在这一刻,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了官场上凶狠的暗斗,又担忧地叮嘱:“阿池,万事小心着。”

沈持:“没事的爹,娘,你们放心吧。”

他平生敢自夸的唯有“谨慎”二字,如今的局面尚在掌控之中。

沈煌夫妇一步三回头,不太放心地往田庄上去了。

……

钦天监给皇帝择了明年正月二十一为宸王加元服,礼部正在忙着筹备诸事,看来太子花落宸王身上已是板上钉钉的了。

正如周淑妃所预料的那样,曹家果然不会坐等宸王萧福满当上太子,日后登基为帝,十月下旬,龙祥五年立冬这一日,他们对皇帝给郑德妃认的娘家——郑国公一家动手了。

郑国公一家子孙不算兴旺,但也不单薄,二十多个孙子辈里面最有出息的是长房三子郑芹,此子在三十来岁那年高中进士走上仕途,官场摸爬滚打数年后得了皇帝的赏识,或许是也因为沾了郑德妃的光,如今已升任荆州知府,正经的四品大员,封疆大吏。

曹慈盯上了他,这日在朝堂上由御史言官发难,弹劾荆州知府郑芹卖官鬻爵,鱼肉百姓……桩桩件件听上去查抄满门都不为过。

如果不是御史弹劾,皇帝都忘了远在荆州的郑芹了,他问道:“有无证据?”

吏部左侍郎萧必鸿奏道:“臣上任后命人到各地暗访官吏治理地方是否清明,收集了郑大人若干罪证。”

说完把早已写好的奏折连同罪证一道呈给皇帝看。皇帝翻着看了一眼,怒道:“柳爱卿、刘爱卿,查。”

大理寺卿柳正、刑部侍郎刘渠冷不丁被点名,静默一瞬才道:“……是,陛下。”

先前郑芹在京中之时,他们都跟他有来往,那人清高孤傲,不是嗜财之人,难道应了橘生淮北的话,主政荆州之后大肆敛财起来?

当日散朝之后,大理寺、刑部分别遣人往荆州办案。

对郑芹这件事,沈持心中警铃大作——这次郑芹“犯事”,意在宸王吧。而作为宸王的太子太傅,他看似无法袖手旁观……

尽管他不想贸然插手。夜里回到家中,史玉皎也听说了此事,问他:“你打算怎么办?”

倘若郑芹的罪名被坐实,势必牵连到郑德妃母子,宸王加元服能不能成行就成变数了。

沈持沉思道:“郑家世代公侯,不会没有一点儿自保之力,我在等他们来找我,或许借他们的人手,事情会好办一些。”

音落,外头传来“笃笃”的敲门声,他微微凝眉:“多半是郑家的人来访。”

迎进来果然是郑芹的夫人苏氏,大抵是女子出门不易被人察觉,是以郑家遣她来沈家求救,一进门就跪到在地:“求沈相爷救救我家大人,若能逃过这一劫,郑家日后悉听沈相爷的,世代供您差遣。”

史玉皎把她扶起来:“苏姐姐言重了,有话坐下慢慢说。”

苏氏拘谨地坐了,哽咽道:“我家相公不是那样的人,自他上任荆州知府,不要说捞钱了,甚至还从府里借走一万两银子为当地建了七座学舍……”

沈持听了说道:“郑家可有法子赶在大理寺刑部之前知会郑大人?”

苏氏想了一想说道:“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