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郑琼勉强起身送了两步:“以后多来我这儿坐坐,咱们多说会儿话。”
贵人如此热络,郑老夫人的眼泪一下子下来了:“要来,多来瞧瞧娘娘。”
出宫回到家后,娘几个一合计:“德妃娘娘似有什么事求咱们你觉出没有?”
纪氏点点头:“在宫里的时候,我总觉得她话里有话。”
“好像是看病的事,”苏氏说道:“她说黄大夫在宫外给人看病才高明……还有宫里拘束……”
莫不是太医院碍着他的事,不让他开具管用的药?!
她盘算着这件事,想着直接去问黄宗敬太突兀了,只怕人家不肯说出实情。
纪氏说道:“我身上的确有些小病小痛的,不如先去找黄大夫看看,一来二去的熟识了再问不迟。”她有带下症,一点儿小毛病,但常常觉得身上有异味儿,一日要更换两三套衣裳,很麻烦。
“是个好法子,”郑老夫人也说道:“我近来老睡不着觉,也让他给瞧瞧。”
打定主意,郑家婆媳去驿馆找黄宗敬看病。他起初不敢接诊病号,问了宫里头的大太监丁吉,丁公公又请示皇帝萧敏:“黄大夫来问,可否给别的病人开药方诊病?”
皇帝说道:“医者,本就以行医治病为生,准。”
准允黄宗敬在京城跟人看病。
得知消息后,郑家婆媳又去找他,黄宗敬细细给她们把了脉,开了药方。郑家婆媳将信将疑地从他手里花大价钱抓了药,回去煎药、喝药,求证这姓黄的医术到底怎样。
神医果然是神医,郑老夫人一副药没喝完,夜里不到二更就困得眼皮子打架,躺下一觉能睡到五更天末,酣畅极了。
而纪氏的带下症也减轻了许多,白日里身下干爽,不用再频繁更换衣裳了。
一传出去,贵夫人纷纷去找黄宗敬看病,连日来他所寄居的驿馆前车水马龙,一拨又一拨的贵夫人络绎不绝。
郑家婆媳去了四五趟后,纪氏才私下里跟她说:“听说先生从千里之外进京是特地给宫里头的德妃娘娘看病的,我们是她的娘家,不知娘娘的身体好些了吗?”
黄宗敬看了她一眼:“夫人既是娘娘的娘家,何不进宫去问娘娘呢。”
纪氏:“……”
过了两日,郑家的婆媳又进宫去探望郑琼,这回,郑琼说得比较明白些,她想从黄宗敬手求一张药方,和一些药材,请郑家人帮她带进宫来。
郑家婆媳彻底明白了,她们一点儿都不含糊,很快就找到黄宗敬:“德妃娘娘托我来寻一副药方,还请黄大夫医者父母心,这药方给我就行了。”她时常在黄宗敬那儿开药,寻一副药方岂不是寻常?黄宗敬笑了笑:“夫人稍等。”过了片刻,便将药方写给她:“夫人的这个病用的一应药材,我让伙计抓给夫人。”
纪夫人谢过她,抓了药。过几天郑家婆媳又进宫,一并把药方和药材给带进了临华殿:“娘娘,我看着这药方有些是治崩漏的,娘娘可是有崩漏之症?”
郑琼微微点头:“是有一些。”
只是太医院一直给她用补气养血的名贵药材吊着,才让那股血气卡住了没往下冲。
果然这药方才对症了。
她让宫女扶着起来走到郑老夫人面前拜了下去:“从今往后,我只拿老夫人当祖母看,还请老夫人不要嫌弃。”
郑老夫人吓得赶紧跪下来给她磕头:“娘娘折煞老身,老身能有娘娘这样的孙女,不知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
按照这个药方喝了七日,郑琼便觉得身上轻巧了许多,就连那时不时来一下的崩漏之症也有所收敛,不再时不时见红了。
郑琼觉得她的命可能有救了。一次纪氏又来临华殿陪她说话时不经意提起:还是史玉皎提醒他们郑家出了位娘娘,她们这才来宫中走动的。
纪氏还说,还得亏是史将军提醒,不然我们哪里想得起来。
郑琼心道:原来是史将军有心救她一命,便把这恩情暗暗埋在心里,不敢随口说出去。
又吃了黄宗敬的一副药之后,到了腊月年底,大约是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她的产后痹遏制住了,也觉得身上有力气了,每日能出去在临华殿的花园里走动几步。先前的桃花面也回来了。
皇帝大喜,命赏黄宗敬百两黄金。黄宗敬在天医院受了赏,说道:“臣与太医院诊断无二,只是臣所携带的药材是深山老林成精了的三七,故而疗效好罢了。”
第197章
皇帝萧敏笑了:“怪哉,三七也能修炼成精?”他只在话本里看过狐仙、黄大仙,却没有听说过药材也成仙的。
黄宗敬随口编道:“我们那里山连着山,每座山是各路仙家的地盘,有三七的,有天麻的……草民因习岐黄之术年年进山采药,仙家们高兴了赏赐一些药材让草民带出山林治病救人是常有的事情。”
虽是一番胡诌,但皇帝却深信不疑,又问他家中有什么人,族中子弟是否都习岐黄之术,若有愿意到朝中为官的,可送到太医院来做官,领朝廷的俸禄。
黄宗敬无此志向,说道:“黄家子嗣寥落,如今行医的也只有草民一人,草民年过半百,眷恋故土,要辜负陛下的隆恩了。”
皇帝萧敏十分遗憾,又留了他三五日,才命人护送他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