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郡主本名温宜,彼时的身份还是征西大将军之女。
起初,叶雪尽并没有关注过温宜。
众臣皆知征西大将军爱女如命,所以,温宜就成了牵制征西大将军的工具。
可是,征西大将军平定西南边陲,被封为西南王后,却没有一点想将女儿接回去的意思。
按理,西南王年逾五十,只有温宜一个女儿,虽被封了异姓王,却也被卸了兵权,完全可以提出把女儿接回去,想来皇帝也不会再为难。
可西南王就跟忘了这件事似的。
不久之后,有消息传出,西南王之所以忘了还有个女儿,是因为老年得子,儿子都养到五岁了,怕好强的女儿回去跟弟弟争王位。
消息一传开,温宜跪到了宫门外,求皇帝准她永居京城大将军府,誓死不回西南。
那一年立冬,叶雪尽进宫向父皇和母后请安,进宫时便看到了一大早就到宫门外跪着的温宜。
十几岁的少女一动不动地跪在那里,不同于平日里所见到的闺阁小姐们那般温柔贤淑,她穿一身劲装,头发高高束起,背影都透着飒爽。
叶雪尽经过时,不自觉地打量了几眼。
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就好比是见惯了盛开的花,花丛底下却藏了一把刀,尖锐,锋利,英气逼人。
那一刻,叶雪尽从温宜脸上看到了独属于武将的霸道和意气。
出宫后,她鬼使神差地命人打听了一下,心里涌起了无限的惋惜。
文武双全,且精通兵法,立志要做女将军……
如果这样的女子能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未必会输于男子吧,不,叶雪尽甚至觉得温宜会强过许多男子。
后来,是温宜主动约见了她。
“所有人都说圣上视长公主为掌上明珠,殿下一句话,胜过朝臣三百言,不知殿下可愿帮臣女一个忙?”
原来温宜一直在以退为进,她不想留在京城做没有自由的鸟儿,她一直都想回西南展翅高飞。
那之后,她们私下多往来,一起分析朝堂局势,一起研读兵法谋略,一起憧憬大韶国的未来。
说到这里,叶雪尽目光变得复杂起来:“父皇年纪大了以后,性子愈发多疑,且一直放心不下西南,我与太傅商议过后,献计于父皇,言温宜对西南王、对那个不曾谋面的弟弟恨之入骨,且一心想继承王位……”
叶雪尽还记得,父皇那日盯着她看了许久,还诡异地大笑了一阵,之后不仅封温宜为郡主,还颁下成立曹州卫的圣旨,命温宜尽快收拢西南王所有旧部,并入曹州卫,全部为朝廷所用。
为了避险,温宜离开之前没能与她见一面,却托老太傅往长公主府递了一句话。
“日后,殿下若到西南,温宜当倒屣相迎,有召必应。”
可父皇终是走得太快了,曹州卫在父皇驾崩半年后才扎根西南。
同一年,叶雪尽的母后病重,召她入宫侍疾。
给她留下了那句‘潜龙勿用’,暗示她藏巧守拙。
她当时虽不解,但也照做了,从此之后再也不过问、关心朝堂事。
因为,她本就无心那个位子。
直到新帝,也就是她那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突然要给她赐婚,在她拒绝之后,又直接往长公主府赐了一道抛绣球招亲的圣旨。
告老还乡的老太傅才秘密找到叶雪尽,告知她两件事。
“父皇留下遗诏,曹州卫只听命于手持密印之人,温宜只是代为掌管。”叶雪尽眼神更为复杂了些,握着云池手的手指无意识地收拢,“母后也暗中托温宜保管了一批财物。”
她的父皇和母后在临终之际,竟不约而同地找到老太傅,做出了几乎一样的打算。
为她而做的打算。
“若和安有身不由己之时,西南的曹州卫温宜保管的财物,都交给和安。”
新帝不顾叶雪尽意愿,执意赐下抛绣球的圣旨,在老太傅看来,就是时候到了。
说到最后,叶雪尽攥紧云池的手,眼底隐隐泛起泪光:“父皇和母后殚精竭虑,至死都对我放心不下,我却以为只要不争不抢,便能安然度日,我太蠢了,驸马,本宫醒悟得太晚了。”
话音落下,她仰了仰头,逼退眼底的泪意,再看向云池时,神情萧索又冷漠。
“驸马,本宫再不会犯蠢了。”
云池听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心中一叹,将叶雪尽搂在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