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丸人和解救出来的大胤人唯他马首是瞻,而他又对此次鞑子退兵起了决定性作用。
现在他凭借着耀眼的功绩和过硬的实力,成为裴伦不得不要重点考虑的人物。
“是的,赵什长如今的能力,是朔州之幸,更是河东之幸!”
“我在朔州行辕时,就极力向裴大人推荐赵什长。此次裴大人要见你,想必是上报朝廷的都尉一职,已经有了结果,赵什长就要走马上任了。”
黄常看似轻描淡写说了自己在裴伦面前的推荐之功,实则有意提醒赵暮云将来可别忘举荐之恩。
“黄先生,以后你我还要在河东道共事,还请多多关照。”赵暮云微微一笑。
黄常是裴伦身边亲近之人,说得上话,关系处好了有益无害。
人到了一定位置,身处的环境不一样了。
之前当一个烽燧台的什长,只要自己有能力,然后和上司也搞好关系,就过得十分滋润。
可当上了一个都尉,麾下管着上千人的吃喝拉撒,除了与节度使军方一系处好关系之外,道一级、府一级的官府,也要打交道。
“好说,好说!那赵兄弟就准备准备,与我一起回朔州去见裴大人吧!”
裴伦答应运作朔州知府给到黄常,虽然军政是两条线,但裴伦说能运作就能运作,黄常还是相信裴伦的能量。
“行,不过,需要再给我一天时间!”赵暮云想了想。
“还再给一天时间?”黄常一脸诧异。
要是别人听到上司召见,早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而赵暮云却多推辞一天,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恩,有样东西,需要准备准备。”
。。。。。。
一日后。
鞑子的兵马全部撤出了紫水河谷,退到了原来缓冲区的界碑以北。
赵暮云把扣押做人质的折兰王三个儿子也最后释放了。
用人质威胁的事情,只能做一次。
今后与折兰王的博弈,更多的还是真刀真枪的拼杀。
紫水河边上这个临时土寨,麾下那一千三百人闲着也是闲着,大兴土木,索性将其加固做成了一个烽燧堡。
烽燧堡依山而建,紫水河在下方流过,更是有一条条壕沟围绕。
除了没有商铺这些生活设施外,其规模比静边军镇还要大。
毕竟这里之前住进来过二千人,其中还包含三百乌丸骑兵,四百鞑子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