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第93章 六龙同朝显神威鄱阳之战的历练卡(第1页)

第93章 六龙同朝显神威鄱阳之战的历练卡(第1页)

【晟武二十八年三月,楚济邦在皇宫之中找到了一封由楚世昭亲笔所书的遗诏,他仔细翻阅,不由涕流满面。】

【使人难以想象的是,楚世昭留下来的却是一道罪己诏。】

【“朕以凉德,复承大统,中兴天下,本意与万民休息,用还祖宗之旧荣,以民享德,安以永乐。”】

【“然,四虏纷争不平,遂致南越猖寇起而屠钦州,是朕失察,夫本我属夷,流氛原吾赤子。”】

【“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

【“后,以大将蓝殊定河内,威加四海,却使黎庶颠连,祸连万民,加以伐无道者。”】

【“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实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

【“兴兵则穷民,朕之罪矣。”】

【“若朕崩故,依昔年之旧,勿加奢靡之道,轻葬。”】

【“亦愿吾儿,兄友弟恭,勤政节俭,藏富于民,然天命自有所属,不求天下有百代之运,但求七世余烈,不堕万众所期也。”】

【晟武二十八年四月,楚济邦在朝堂之上身着青衣,他没有按照楚世昭的遗愿,草率轻葬,也没有立刻上位登基,而是先为楚世昭守孝,以监国的身份处置朝堂事务。】

【同月,楚济邦虽然承认了东周王朝是继任前周王朝的朝代,但并不认为楚世昭需要进前周王朝的祖祠,祭拜陪祀前周的列祖列宗。】

【“二代从父,国之初始,当先立礼,唯有礼法正观,方才人和、心定,上下而安。”】

【在楚济邦的观点中,楚世昭所建立的东周王朝,并没有借助前周王朝的力量,这并非属于中兴旧朝的例子,而是建立了全新的秩序,固然前周和如今的大周是有前后继承的关系,但这本质上不是旧有的王朝,故此,在这其中应当有所区别。】

【楚世昭是为东周高祖皇帝,而非前周世宗皇帝,这是楚济邦坚持认为的事情。】

【于是楚济邦和群臣之间展开了在‘礼仪’观念上的争执,楚济邦要求以楚世昭为祖,单独为东周一朝开庙行祀。】

【这就是他为什么要为父守孝,不愿意立刻继承皇位,以监国处置政务的道理。】

【晟武二十八年四月中旬,长安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百姓,为驾崩的楚世昭守灵,家家户户披麻戴孝,满城子民白衣而行,群臣最终妥协了楚济邦的做法。】

【晟武二十八年五月,楚济邦亲自为自己的父亲晟武帝楚世昭抬棺,谥号《开天济世立道承德大圣至神仁文义武成功祖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晟帝陵。】

【而楚济邦确定了新的礼法,将楚世昭立为后周王朝的祖皇帝后,还是没有立刻继承皇位,成为名义上的‘皇帝’,在他看来,他认为自己才干能耐并不出众,无论是仁义还是武业,文成还是品性,都不如自己的父皇,不应仓促继位,当守孝三年,以显德行。】

【于是,在楚世昭驾崩后,楚济邦没有使用‘以日易月’这样取巧的办法来为自己的父皇守孝,他继续沿用了晟武这个年号,守孝长达三年之久,就如同寻常的百姓一样。】

【晟武二十九年三月,楚世昭盛葬于晟帝陵。】

【楚济邦觉得自己的父皇功德盖世,若是就按照父皇的意愿草率下葬,岂不荒谬?】

【但是这又违背了楚世昭的遗愿,因此他决定父厚葬之,而他的丧事则一切从简,以此弥补。】

【这便是‘父葬子还’的故事。】

【楚济邦自幼为诸子之长,对待弟弟同样至真至诚,在楚世昭驾崩的事情上,又赢得了诸多弟弟的好感,于是没有什么人对他的继位有什么意见,何况楚济邦本身就是嫡长子出身的正统继承人。】

【在位初期,楚济邦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延续了‘万国来朝’的朝贡制度,自身的日常出行却是极为的节俭。】

【晟武三十年十二月,守孝的时间终于来临了,群臣为楚济邦推出了来年的诸多年号。】

【楚济邦最终敲定了新的年号为——《承乐》,寓意是希望能继承、传承楚世昭建立的基业,让百姓延续晟武以来的局面,人民安居乐业。】

【“朕没有什么太大的志向,只是不想辜负父皇的期望,先父所创下的基业。”】

【楚济邦的作风延续了楚世昭的宽厚,他乐于接纳群臣的进谏,同时修整武备,设立了有序的防线,却不主张对外挑起战争,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这很好地继承了‘晟武之治’的辉煌。】

【承乐二年,太后阴媚钰在宫中日思先帝成疾,不久后同样病逝,在母后的要求下,楚济邦将二人合葬在晟帝陵。】

【阴媚钰孝顺贤德,早年经历了许多不平之事,行事低调又出身微寒,因此更加体恤百姓疾苦,虽不为人知,可是深谙《后周书》的后世之人,普遍认为阴媚钰是一代贤后,而且在乱世之中和楚世昭建立了深厚无比的情谊。】

【两人夫唱妇随,引为美谈。】

【故剑情深,就是二者之间最为长情的见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