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红楼之扶摇河山百度百科 > 第七百零四章 何人为黄雀(第1页)

第七百零四章 何人为黄雀(第1页)

金陵,夜色深沉,陪都户部大堂灯火通明。

堂中摆着十几张书案,明亮烛火照耀下,每张书案皆堆积新旧各异的账册。

十几位户部小吏文书据案辛劳,仔细核对各类账册,间或摘抄笔录,清脆的算盘声此起彼伏。

他们这几日都在忙碌同一件事情,清查核对金陵甄家抄没家产。

自从前几日神京再下圣旨,甄家长房因戴罪期间,沟通神京权贵,藏匿家中私财,罪加一等。

长房甄应嘉及其家眷子女,获罪流配岭南十五年。

甄应嘉夫妇已年近五十,能否活着返回故地,都已经是难言之事。

原本他们以为凭仗的十三箱金银,成为将家门再次拖入深渊的祸根。

龙威震怒远不止此,原先圣旨查抄甄家七成家财,此次升格为尽数抄没所有。

并且延祸至甄家旁支,一月时间之内,甄家三代以内嫡房与偏房,勒令迁出金陵,押送通州羁押定居。

此次甄家论罪抄家,源自嫡脉大房牵扯火枪私造,但最终三代以内堂房都受到牵联。

甄应嘉的长辈同辈堂亲,一夜之间遭受飞来横祸,圣意愆罪之重,震动整个金陵城。

见识浅薄的市井小民,多有暗自私语,当今皇帝牵连过重,累及无辜。

但金陵官民之中,凡有些谋略见识,皆能品味出嘉昭帝此举深意。

甄氏在金陵根基深厚,富贵盈门,日进斗金,在江南世族之中威望隆重,隐有一呼百应之忧。

甄家大房青壮一辈,敢于筹谋私造火枪,金陵甄家权财嚣张,不能不说已隐生不臣之心。

甄家堂房偏支看似无辜遭罪,但堂房子弟皆为嫡脉掌管生意,手中把握人脉关联,遍布江南,不容小觑。

嘉昭帝本就对觊觎火器之举,忌惮颇深,金陵甄家这等豪门世族牵扯其中,更让他心生警惕,毫不手软。

嘉昭帝如不是顾忌太上皇脸面,不愿父子君王多生嫌隙,酿成皇室深宫之危。

甄家嫡脉只怕难逃灭门之祸,当年金陵杜家便是前车之鉴。

嘉昭帝将甄应嘉一房流配岭南偏远之地,将甄家三代嫡房堂房都迁居通州羁押。

这是将金陵甄家在江南的百年根基,一举斩灭得干干净净,手段狠辣果敢,更是对江南世族予以警示。

被贬通州的甄家各房子弟,因甄家全部家产都已抄没,都已成了无根之萍。

他们来到人地生疏的通州,即便谋生都会举步维艰。

官府也早为他们安排好生计,他们可以租用官田耕种为生。

最多十年时间,这些在金陵富贵奢华的世家后裔,就会蜕变成田里刨食的农户,再也无力去做僭越之事。

十六年前杜家陨落,江南一地鬼蜮魍魉,因此蛰伏平息多年,如今金陵甄家之祸,不过是皇帝重做垂范。

君王治平天下,威压四海,口中言仁者治苍生,心中却是太上无情,天地不仁。

在权衡社稷利弊的天平上,人情、慈悲、法理都是微不足道的砝码。

……

当这些户部小吏文书忙碌之时,一位身穿六品官服的户部官员,在这些书案之间来回巡视。

他就是贾琮的至交好友,文宗柳静庵长孙柳璧。

柳璧出身一门七进士的世宦书香门第,幼受祖父教诲,举业上也是出类拔萃之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