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上京的官道,马车在百余侍卫的保护下向前疾驰。
“老爷,您刚被派遣到大同不久,就这么回去,皇帝会不会怪罪啊?”
张义将一杯温热的茶水,放在萧思礼面前。
萧思礼却没心情享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奏折倒是更快,可变数也大。万一韩平借机进点谗言,导致皇上对形势产生误判,大同府甚至整个西京道就真的完了。”
张义能看的出来,这次萧思礼是真的急了。前脚派出大批斥候,查看边疆情况,不等那些人带回准确消息呢,后脚就率队往上京赶。
“老爷,其实依小子看,事情或许没到这么紧急的地步。”
见对方疑惑看向自己,张义就继续说道:“小子觉得,现在该做的固然是上报皇帝,可接下来的事情,未必是从各地调兵。”
话刚说到这里,萧思礼就没好气的打断:“不调兵,难道等着束手就擒不成?”
张义连忙摆手:“小子不是那个意思,小子是说,可以请皇帝派出使者,先去西夏谈判。其次就是将西京道的粮草都调到大同,以防备……。”
萧思礼再次打断对方:“派遣使者的事情想都别想!你知道大同对西夏意味着什么吗?那就是块肥肉!咱大辽能开出啥条件,才能让西夏罢手?况且,就算谈判也不是现在。总要打上一仗,试探了彼此实力,这才有谈判的资本。”
说到这里,萧思礼喝了口茶水:“再说调粮,那必须得有户部的公文,上面要有皇帝的朱批才行。这次老爷我回去,除了请求调兵以外,就是请一道调粮的旨意下来。”
张义了然的点了点头,随即一记马匹跟上:“倒是小子班门弄斧了!”
萧思礼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你多想些也是对的,慢慢学吧!”
说完,就斜倚在车厢挡板上闭眼假寐。
他不知道的是,低头收拾茶具的于则成,此时嘴角露出一抹浅笑。
这次回来,张义已经打定主意,将散落在西京道各地的粮食,统一调集到大同城里。只待激战正酣之时,一把大火便可让城中守军断粮。
数万将士没了粮草,军心必然大乱,甚至发生哗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他唯一担心的是张虎几个,自己培养了多年,总不好半途而废,必须在大战之前,尽快把他们调出大同。如果能按照原计划,安排一个县尉的官职,就最好不过了。
……
大同到上京,原本需要五天的路程,在萧思礼的几番催促下,只用了四天就到了。
为了尽量节约时间,车队在进城以后,就直接去了皇城。
“小子,一会儿跟紧了,别到处乱看!”
萧思礼在与禁军交涉过后,就带着张义一同进宫面圣。
“一会儿见到皇帝别紧张,你之前怎么跟我说的,就老实向皇帝复述一遍。听明白了吗?”
萧思礼生怕于则成把事情搞砸,进宫过后,就开始低声叮嘱。
“老爷放心吧!小子又不是第一次面圣了,绝耽误不了大事。”
张义还要说些什么,前面负责领路的老太监就停下脚步,目光不善的瞪了二人一眼。
张义连忙闭上嘴巴,束手伫立。
老太监又等了片刻,见这小子老实了,才轻哼一声,继续向暖阁赶去。
张义暗自撇了撇嘴,就紧走两步跟上老太监。
“萧使君,你二人在这里等着。”
来到暖阁外面,老太监叮嘱了一句,这才将殿门推开了一条缝,小心翼翼的溜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