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我看到了一切篱笆 > 第九十五章 技术太好的烦恼中杯(第3页)

第九十五章 技术太好的烦恼中杯(第3页)

但是以她研究白松露的经验来看,这个栽培羊肚菌的配方太粗糙了。

为什么有些大棚可以产量达到上千斤?

这肯定不完全是气候造成的。虽然羊肚菌的适宜温度和适宜湿度非常矛盾,但各个地区每几年总会出现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段,可以让羊肚菌达到生长的条件,毕竟这菌子是自然存在的物种,肯定需要野外繁殖的。

气候因素只决定羊肚菌能不能出菇,却不决定出菇的规模。

决定出菇规模的因素,是土壤之中的腐殖质、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化合物、土壤酸碱度等。

因此林书雅非常肯定,羊肚菌一定存在最佳的繁殖环境、最佳的生长要素。

就如同她研究的白松露,可以将生长周期从七八年,压缩到九十多天;将产能从亩产十几公斤,提升的亩产600~1200公斤。

羊肚菌一样可以。

这一点林书雅非常肯定。

只要将羊肚菌的单位亩产拉上来,同时将生长周期压缩下去,那智能大棚的能耗和折旧成本就可以摊平掉很多。

讨论好了剩下的大棚要种什么。

林书雅就回实验区的食用菌实验室。

傍晚,夕阳西下。

今晚的晚霞格外光彩夺目,半边天都是红彤彤的云霞,空气却有些沉闷。

实验区的餐厅内。

江淼刚刚从实验室出来,就看到了林书雅在不远处吃着晚餐。

拿了自己的餐盒,江淼笑着走过去:“阿雅!你今天不是休息吗?”

“计划赶不上变化。”林书雅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将下午和吕伟斌讨论的情况又说了一遍。

听了一会,江淼才发现这是自己的锅,有些尴尬地笑起来:“抱歉,我也没有想到伱研发的技术如此厉害,一下子将单产拉到这么高。”

林书雅倒是没有察觉到江淼的尴尬,而是自顾自地打气着:“没关系,我已经打算继续研究羊肚菌的最强量产技术,争取来一个亩产10吨的羊肚菌栽培技术。”

“原谅我读书少,只能送上一句牛批!”江淼开起了玩笑。

“呵呵,少装,你要是愿意出手,还有我的份?”林书雅这大半年来,她可太了解江淼的可怕科研能力了。

其实江淼早就知道羊肚菌可以达到亩产十几吨,不过他没有时间去搞配方,又不想在太多领域出风头,便让林书雅去折腾。

自然界的真菌,可以说是繁殖速度最快的生物之一。

只要所有的条件都达到最佳,很多蘑菇只需要几天,可以就从子实体阶段变成成熟阶段。

长期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或多或少见过菌子的生长,有时候一场小雨之后,第二天的树下或者草丛里,就会冒出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菌子。

很多时候不是栽培的菌子生长速度缓慢,而是技术不达标,没有让所有的生长条件达到最佳。

就比如羊肚菌的常见料袋配料方案,这个方案非常粗糙,配料就只有五个原材料,显然是没有办法囊括羊肚菌的全部生长要素。

只要可以将羊肚菌在智能大棚内的亩产达到10吨,那每亩就可以出13001500公斤干羊肚菌,哪怕是以最便宜的每公斤200块钱出售,亩产价值都可以达到13万~15万元左右。

江淼通过鉴定面板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羊肚菌在达到最佳条件之后,大概7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出菇,加上消毒和其他准备工作,一个生产周期大概只需要85天,一年可以连续生产4茬。

而这种高精度的智能大棚,每亩每天需要消耗1520度电,加上其他耗材、折旧,每亩每天综合费用50块钱左右,85天就是4250块钱。

这还没有计算人工、料袋原材料那一部分费用。

也就是说,亩产价值太低的农产品,根本不配用这种高精度的智能大棚。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