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倦我生烦 > 第92章 晟武之治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期(第2页)

第92章 晟武之治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期(第2页)

【晟武二十一年八月,大周王朝的文化迎来了新的高度。】

【恭喜你触发了新的金色机缘事件——《龙虎榜》】

【在文化日益普及,识字率得以提高,楚世昭著书《世昭新书》后,大周王朝迎来了百家争鸣,各地世家交换家学,以此共同促进教育、文化、学习的奋进时期。】

【晟武二十一年的科举考试中,以文学见长,行大开大合的浩然正道为治国准则的文俞临时被任命为礼部试主考官。】

【在这次科举之中,一共有四十余万的读书人参加,共录取进士388人,《后周书》有臣传的有高达24人,官至六部、入主内阁的有9人,位列东周七雅士者已有4人。】

【东周七雅士,又称为“东周文坛七大家”,由于品行兼备,文学才能卓著,得以流传后世。】

楚世昭看了一眼,这批进士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才识高于自身的内政能力。

普遍都是70出头的才识,然后内政能力稀松平常,只有40左右,极个别甚至只有30多的内政能力。

不过,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况,有个叫陆季的,其才识91点,初始内政能力就有82点。

这种就属于上手就能用的,就是脾气差了点。

楚世昭不怕你脾气差,就怕你菜还事多。

其余人就养着吧。

又不是养不起这些人。

能力差是可以练的。

指不定到了楚世昭儿子那一代,这些人的内政能力就会逐步提高,现在楚世昭主要是抓道德。

道德越高的官员,越难制造出冤假错案,也更加负责,不容易出现贪污的情况。

而且楚世昭现在最没想到的就是周边国家的滑跪速度能那么快。

可能是南越那一场战事,蓝殊这个敢干大事的将领,强势镇压所起到的震慑效果。

既然不跑过来找事,还跑过来给楚世昭认儿子,当儿子辈了,那楚世昭也没理由出兵。

打这些穷得要命的老弟,可能动员消费的经济,都比打下他们要划算。

【晟武二十二年,大周王朝的民间开始有普通的百姓陆陆续续尝试对外航海,不久之后,一个名为‘夷岛’的地方被发现,你将其取名为‘台湾’。】

【而这样的行为,虽然进一步加速了民间的造船业,拓展了航海术,也让很多冒险的人死于大海之上。】

【晟武二十三年,楚世昭对外建立了朝贡制度,这样的朝贡体系是以楚世昭所在的中原帝国为主要的核心从而建立的一种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楚世昭的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

【由于大周王朝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都是中原王朝独有的产物,周边各个国家都有极高的需求。】

【所以在朝贡的过程中,这些进贡的国家,将各自国家的特产拿来换取东周王朝的‘奢侈品’。】

【“夷狄奉中国,礼之常经,以小事大,古今一理。”】

【楚世昭确立了东周王朝所在的中原王朝为政治中心,而他命令官员悄悄地将大周王朝内,那些瓷器、丝绸、茶叶的残次品用以在朝贡的交易上。】

【在接受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臣服或认同后,楚世昭严格控制东周王朝的商品流出。】

【匈奴王庭非常需要茶叶这样的商品来维系族群的健康,而按照楚世昭的要求,他们不得不提供极高质量的战马资源来换取茶叶。】

【高句丽占领了新罗和百济后,逐渐在辽东方向扩张了自身的势力,而他们无比向往楚世昭的东周王朝,学习他们的衣食出行,故此对丝绸有很高的需求。】

【在楚世昭开放了朝贡的体制后,这些国家都愿意以‘臣民’的身份,向楚世昭进献特产,以白银、黄金来换取东周王朝的瓷器、丝绸、茶叶。】

【一时之间,对于这些交易的渴望,原本只是名义上表示臣服的外邦,都派遣了各自国家之中的重臣前往东周王朝拜访楚世昭。】

【东周王朝在楚世昭的步步统治下,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万国来朝!!!】

四个金灿灿的字眼在画面上撼动着!!!

【晟武二十四年,李瑾病逝于长安,楚世昭闻讯,再度亲自为这位坐镇朝廷的大将军抬棺,楚世昭亲自钦点了李瑾的谥号——忠武,陪祀太庙。】

【同年月底,文俞在开凿大运河的漫长岁月中,身体同样出现了隐疾,很快,他就向楚世昭请辞,并提出让朝中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陆季接手这样的工程。】

【在三次请求告老还乡的情况下,楚世昭只得含泪准许文俞衣锦回乡的请求。】

【离开京城的时候,文俞满头白发,他同样是流着眼泪,拉着楚世昭的手道:“幸为君使,无憾今生。”】

【“若有来世,再复君臣。”】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