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请娘子称我为陛下全本免费阅读 > 第78章 一日破九城千军万马避白袍第一更(第2页)

第78章 一日破九城千军万马避白袍第一更(第2页)

远比上一次楚世昭两千玄甲骑冲散了王守义的部队要夸张的多。

那两千玄甲骑里可是有训练有素的凉州百战骑兵,加上骑兵打步兵有天然的心理优势,说一万道一千,骑兵见机不妙,是随便能撤走的。

而王守义被楚世昭来那么一下,损失没到那种地步,但不想进一步扩大损失,他也是能撤走的,况且楚世昭也没办法靠两千骑兵留住王守义。

这一场战役,名义上是两千大破十万,实际上的战略意义是劝退王守义的部队,没有进一步产生实际效益。

王守义是成功退了回去的。

他基本地盘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没办法更进一步,被楚世昭给拦住了。

顶多是被取笑十万精兵没打过两千骑兵的突袭。

可是人家的实力保存的完完整整,笑话归笑话,只要王守义伤筋不动骨,还能再回来打。

这种发挥,已经是很厉害很厉害的水平了,绝对是顶级名将级别的演绎,足以让李凤宁感叹楚世昭的勇武,可是这鄱阳之战和庐州之战却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战役了。

无论是重要性,战略性,还是战略意义,它都远远超过了庐州之战。

说白了,但凡楚世昭不是皇室中人,仅凭借鄱阳之战的战果,楚世昭现在就该抬入武庙。

活着的名将。

一场战役,就能入兵家之列!

这一仗打的,可谓是让李凤宁惊为天人。

被包围战,反而是被楚世昭活生生打成了歼灭战,这找谁说理去啊?!

太强了,这种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所带来的张力,超乎了李凤宁的认知概念。

而且这一仗,楚世昭完全不是凭借正面战场击溃的王守义,这是一场真正的全胜局。

政治上取大义,有周室遗命加身,楚世昭‘焚晋之案’以及《治安疏》,都让他在南方积累了一定的名望。

因而楚世昭其实是有一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的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文俞’、‘杨方’、‘董奉’蜂拥而至,荆州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愿意接受楚世昭统治的缘故。

军事上,利用杨方南阳起事的契机,牵制敌人,调集兵力,积极反攻和故弄玄虚,极大消耗了王守义的精力。

战略上,楚世昭没有追究那些想要投奔王守义的地方官吏,牢牢地掌握了人性的主动权。

最厉害的是,你只要来投顺我,楚世昭是真信!

每一次,命运都给楚世昭一次机会,都有一个转折点,而每一个转折点,楚世昭都用上了。

董奉投奔楚世昭,给了楚世昭一个义军粮仓所在位置的信息,但是,寻常人敢相信吗?敢拼这种机会吗?敢赌这不是反间计吗?

楚世昭积累了前后的优势,又在战局之中抓到了那最不可思议的转折点,敢于拼杀,积小胜为大胜。

而最巧合的是,刚刚解决掉义军粮仓的蓝殊,也没有按兵就班地决定行动,是看到了时机,直接擅作主张,反过来和楚世昭合兵,结果造成了义军误以为‘杨方来援’的假象。

接连出现这种情况下,又遭逢雷暴雨的天气,彻底镇住了王守义的义军。

兵书云——‘天时地利与人和。’

楚世昭何止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出乎意外的两次事故,造就了这一场辉煌至极的人少打人多的歼灭战。

堪称强者之运!

此举,更是聚歼了王守义在南方赖以维持统治的大量军队,战略意义上直接打垮了起义军,换而言之,楚世昭一战打崩了王守义,取得了南方政权的主导地位。

仅此一战得半壁江山都不为过!

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问题是,如果王守义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李凤宁可能还没有这样的震撼,问题是王守义他犯的错误也不多。

正因为李凤宁知战,懂战,才知道这鄱阳之战的含金量有多高,但凡楚世昭有一次判断不正确,有一次决策不果断,他都赢不了。

而对王守义而言,他最倒霉的只能说是天气。

“这就是天命。”李凤宁发出了一声感叹,“不愧是夫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