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高坐龙椅,冕旒垂珠,目光沉稳,威严慑人,早已有成熟帝王的风范。
“臣等叩见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山呼,声震殿宇。
“众卿平身。”朱标微微抬手,声音洪亮,“今日乃新年首朝,朕心甚慰。去岁国泰民安,税收再创新高,皆是诸位爱卿勤勉所致。”
众臣闻言,纷纷躬身谢恩,脸上难掩喜色。
户部尚书郭资出列奏道:“陛下,去岁全国税银共计两亿两千三百万两,较前年增长二成有余,江南商税、市舶司关税皆创历年新高。臣已拟好赏赐名录,请陛下过目。”
朱标接过奏折,略一翻阅,满意点头:“好!既国库充盈,自当犒赏百官。传朕旨意,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加俸一月;六品以下,赐绢帛两匹、米五石。”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谢恩之声。
兵部尚书唐铎趁机上前,朗声道:“陛下,北疆军报传来,蓝玉将军已整军待发,新式火器皆已配齐,只待开春雪化,便可出征!”
朱标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蓝玉办事,朕向来放心。此战若胜,朕必不吝封赏!”
众臣闻言,纷纷附和,淮西一派的武将更是面露喜色。
百官齐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朱标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中文武,语气转为严肃:“父皇虽未临朝,但特意嘱咐朕转告诸位——“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威严,“有功者,朝廷不吝封赏;有过者,也休想蒙混过关。“
殿中顿时一静。
兵部郎中赵德下意识摸了摸脖颈,刑部部侍郎严震直则悄悄擦了擦额角细汗。
倒是站在武官首列的蓝玉昂首挺胸,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凉国公蓝玉听旨!“朱标突然提高声调。
蓝玉大步出列,单膝跪地:“臣在!“
“命你为征虏大将军,统兵五万,即日开赴北疆,务必在三月内剿灭乃儿不花部!“
“臣领旨!“蓝玉声如洪钟,起身时铠甲铿锵作响。
他眼角余光瞥见文官队列中的欧阳伦正对自己微微点头,心中更添几分底气。
朱标又将目光转向驸马欧阳伦:“京平铁路进展如何?“
欧阳伦从容出列:“回陛下,铁轨已全线贯通,沿途十二座车站正在日夜赶工。最新研制的'洪武号'蒸汽机车已完成三十次试运行,最快时速可达六十里。“
工部尚书单安仁忍不住插话:“陛下,此物真乃神迹!臣上月亲见,那铁马无需畜力,仅靠烧煤就能拉动二十节车厢,载货量堪比百辆马车!“
“正如驸马爷当初所言,甚至当初说得还是保守了!”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叹。
朱标龙颜大悦:“好!待铁路正式通车,朕要亲临剪彩。欧阳妹夫,此事你办得漂亮。“
“臣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圣明,工部同僚鼎力相助。“欧阳伦微微躬身,神色淡然。
又议了几件漕运、科举之事后,朱标一挥袍袖:“退朝!三日后朕在武英殿设宴,为蓝将军饯行。“
随着净鞭三响,百官依次退出奉天殿。
蓝玉被一众武将围住道贺,欧阳伦则被工部官员簇拥着询问铁路事宜,唯有李善长独自走在最后,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淮西党众官员的心情,比那初升的朝阳还要灿烂几分。
自蓝玉复出,领兵出征的消息传开,原本门可罗雀的淮西党府邸,一夜之间又热闹了起来。那些曾经避之唯恐不及的官员,如今又纷纷登门拜访,仿佛从未疏远过一般。
凉国公府前,车马络绎不绝。
兵部郎中赵德刚从轿中下来,便见府门前已排了数位官员,正互相拱手寒暄。他心中暗叹:“前些日子,这些人见了淮西党的人,恨不得绕道走,如今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来攀关系……”
“赵大人,您也来了?”身后传来一声招呼,赵德回头一看,正是工部的一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