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啊?可惜了,这卫小子运气也太霉了。”
嘴上说着可惜,实际上那挤眉弄眼的样子凭谁也看得出来是暗暗取笑。俗话说得好,再一再二不再三,这卫小子接二连三出这样的事,说是巧合都没人信。
王家婶子直接道:“考不上的多得是,哪个跟他一样就喜欢做戏,也不嫌回回叫人抬出来丢死人。”
其他人没接茬,但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回回叫人抬出来,说巧合也太牵强了些。
“只可惜了柳天骄起早贪黑的,钱倒是赚了不少,都塞到了黑窟窿里。”
“可不是,好赚的钱也好花,他一个小哥儿,心太大也不是什么好事。”
说白了,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刨食呢,就你柳天骄能干,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回捞,谁看了不眼红?
话题中心的柳天骄倒是心态很平和,如果是府试前他还是抱着希望的,卫文康被抬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怎么敢想了。有什么办法,人就是这么霉,强求也没用。
家里就是养人,没过几日,卫文康的病情好转了不少,已经可以自己在院子里遛弯了,也可以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这日,他正挽着袖子洗碗,就听得外面传来喧哗声,好几个人一道敲着他家的门,惹得两只小狗崽“汪汪”叫个不停。
以为是有什么急事,卫文康来不及理衣服,放下碗洗了手就去开门。见是邵壮、全子几个跟柳天骄一块长大的兄弟,问道:“你们怎么一起来了,有什么事吗?”
“哎哟,我的童生老爷,你怎么还系着围裙呀,赶紧脱了。”邵壮因着柳天骄的缘故,如今跟卫文康早就混熟了,说着干脆直接上手帮着解围裙。
卫文康却是完全顾不上这些,脑子里瞬间空白,“你们说什么,童生?”
“对呀,你考上了,是童生老爷了。”
卫文康有些不敢置信,又问了一遍,“当真?”
“千真万确,布告今个儿一早就张贴上了,要不是刘家小子路过,咱们都还不知道呢。”
全子揽着刘家小子,喜气洋洋的,卫文康可是他家老大的夫婿,兄弟们都与有荣焉。
刘家小子也跟着乐,“我虽然还未参加过科考,但认个名字籍贯这些是没有问题的。卫哥哥你确实是中了,第二十九名。”府试与县试一样,取前五十名,卫文康这个名次算不上好却也不算差了。
这就中了,还是二十九名的好成绩。卫文康有些不敢相信,他自觉前两场表现还可以,最后一场却是因着精神不济,后面删减了不少内容,难免有些虎头蛇尾之感。因而卫文康先前就算盼着自己中,也知晓定是在“孙山”左右的位置,断然不敢想还能有第二十九名的好成绩,一时有些摸不清什么状况。
但不管怎么样也是中了,以后再不是白身,可以当个私塾先生谋生了,彻底摆脱一辈子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命运,卫文康再内敛不过的人这会儿也会忍不住脸上挂满了笑意。
其实卫文康预想的本是没错的,只是他这回倒霉坐到了臭号,却在阅卷方面有些运道。原来这回府试的帖经题真如卫文康所料,出的很是又偏又怪,为了为难考生全然不顾经义本意,说不敬先贤都是轻的。
像“王速出令反”这句,按字面意思来说,甚至可以安上谋反的罪名。出题的学政直接被上面一撸到底,一官半职都没落下。要不是考虑到府试兹事体大,重新组织一场耗时耗力,还会影响接下来的院试,上头的人甚至都想重新考了。但终究是没重考,阅卷还是得按流程来。
主考官眼见帖经那两道怪题没人答对,正想说干脆不将那两题计入成绩时,有个同考官居然呈上了一份帖经全做对的卷子,且字迹工整,颇为难得。主考官便道这人底子扎实,若后面墨义、策论不是太差,可以适当把此人名次往前排一排。
待全部卷子阅完,同考官们撕去封弥,发现此人墨义答得也不错,策论平了些,且明显头重脚轻,但言之有物,倒也不算太差,原就是能上榜的水平,便按照主考官的吩咐将名次往前提了提。
当然,这些事卫文康是完全不知道的。将邵壮他们迎了进去,倒了茶水好生招待着,至于人家常说的科考上榜后给贺喜的人发喜钱这种,卫文康倒是完全没那个想法。毕竟自家也不富裕,他不想拿自己夫郎辛辛苦苦赚的钱撑门面,且童生严格来说都算不上功名,如此行事也未免张扬了些。
第一时间来贺喜的几个都是与他们两口子关系好的,都没有想到喜钱那一层,只嚷嚷着待骄哥儿回来后要请大家一起吃席庆贺庆贺。卫文康自然是应了。
柳天骄因着府试耽搁了一段时日,家里的生意多多少少受了些影响,正卯着劲在铺子里揽客赚钱呢,还是卫文康的同窗路过才跟他说了卫文康成了童生的消息。
南方文风兴盛不假,可皇帝老儿抬举读书人也不过是近些年的事儿,一个童生在他们这儿算不上稀奇,可也绝对不差了,出门在外都能叫人尊称一句“童生老爷”,在村里也是里正、村长之类职位的有力竞争者。
柳天骄之前为了忽悠卫文康入赘,拿一个老童生在镇上摆摊写书信的事情说笑,听起来感觉童生不值钱,不过是因为那老童生性子桀骜,与人来往多叫人诟病,私塾先生、账房这些活计都干不好罢了,但凡一个正常点的童生都决计不会沦落到那个地步。
如今知晓卫文康中了童生,柳天骄哪里还坐得住,直接搞了个优惠,没几下就将手头的货清完,然后收起东西就带着金泉和小包兄弟俩回了家。
“快来让我瞧瞧,我的童生老爷。”刚一进门,忍了一路的柳天骄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