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么会不明白李渊的想法,但凡杨侑等人威胁到皇位,断不会留他。
见天幕提起唐朝如此欢心雀跃,他也不禁有一丝期待,他的大明朝会不会也同唐朝一样?
朱标认真聆听,唐朝确实有很多地方足够他去研习,他瞥见嘀嘀咕咕的朱棣,倾耳过去,“大唐能万国来朝,我也要当大将军,打服周边国家。”
他听完顿时摇头失笑。
康熙也曾看过唐朝历史,看到那样的盛景也曾羡慕过,他感叹一句,“能缔造如此盛世,唐太宗功不可没。”
唐朝盛世的百姓纷纷兴奋呐喊,“是咱们的唐朝!”
“之前我还看见昆仑奴来嘞,那是不是就是天幕说的万国来朝?”
相比于盛世百姓的兴奋,唐朝乱世的百姓眼睛涌出泪水,盛世大唐已不复存在了,再听见盛世二字已恍如隔世,真是闻者悲伤,听者流泪。
【唐朝初期,国家动荡不安,北方边境受到来自漠北东突厥的威胁,因为隋炀帝对突厥太好了,导致突厥实力比以往都强,不止是一些少数民族臣服突厥,一些中原地区的势力也纷纷臣服,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究竟怎样才能统一?】
【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每每看见唐朝的史书,总感慨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怕是也做不成唐高祖。别人都是拼爹、李渊是拼儿子狗头。】
嬴政看向扶苏,盯着他许久。
那眼神让扶苏惭愧不已,不过他也有点想反驳,哪个皇帝能比得上他的父皇啊,他父皇可是灭六国的秦始皇!
刘彻也看向刘据,巫蛊之祸导致儿子自杀,不知道这回之后儿子治理国家会怎样。
但他也不需要靠儿子,自己缔造伟业远远比靠儿子要有更多的成就感。
一说靠儿子,杨坚就沉着脸,他那几个儿子一个也靠不上,有一个甚至还把他攒下的家业全都霍霍掉,这样的儿子他一点也不想要。
孤独伽罗眼睛一亮,“陛下,是李渊的儿子。”
这样来说,李世民还要叫她一声祖母,两人对视,杨坚很快就听出孤独伽罗的画外音,这样。。。。。。。倒也未尝不可,只是此子真的可以吗?让他再看看,自己的儿子不成器,杨坚想起宗室那群子弟,头疼得很。
武德年间,刚刚还其乐融融的朝堂,此时寂静无声,各个臣子恨不得捂住耳朵,他们好像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话。
李世民一派的臣子,低头的瞬间嘴角压都压不住,最近憋的气一下子就没了,哈,就算陛下压着他们秦王又如何,照样有人为他辩解。
李建民已经快撑不起笑容了,任何一个太子都不会高兴自己的下面有这样功高的弟弟,偏偏他也没办法反驳,因为确实如天幕所说,唐朝大半的江山都是他打的。
李渊扫视着两人,着重看了几眼李世民,触及到他的视线,李世民回神,拱手而立开口,话里话外无非是这并不全是他的功劳,这样的一句话很大程度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然而四子李元吉忍不住反问,“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李渊&李建成:。。。。。。。
李世民和众位臣子也相当无奈,李元吉听不懂话他们能怎么办?
贞观年间,李世民咳了几声,天幕夸的实在是太过了,不过嘴角的笑容却是一直没有压下去。
文武百官相视而笑,他们高兴,也想起当初那段跟随陛下四处征战的时候,陛下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
长孙皇后也同样欣喜,夫妻一体,夸李世民就如同夸他。
朱元璋想起自己四处征战,朱标看顾弟弟们的时候,他有些心虚地摸着鼻子,自己是不是也和李渊一样靠儿子?
朱标没看见朱元璋的表情,他忽然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拿他去比对唐太宗,真是给他好大的压力。
康熙也看着一群儿子,想起自己年幼登基,那个时候可是谁都靠不上,他还不是将国家治理的很好,所以说谁强大都不如自己强大,他循循教导儿子们,让他们在上书房好好上课,莫要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