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知县、现成,主簿、典史能顶上去吗?
不是说什么人,都能把握好局面,也不是说当过主簿、典史,那就能当知县。
就像是某位演员当大官,账都算不清楚,矿产协议该签还是需要签,土地该割还是需要割,到头来还要去人家门口被问一句,说谢谢没有哇……
演员到大官是跨界,主簿、典史,那也没当过知县的经验,也属于跨界了,只不过这个界稍微小点,可办事的与拿主意的,毕竟是两类人,有些人擅长办事,可不擅长拿主意,不擅长操控全局。
这个时候官场地震,后续许多事都没办法开展。
缺口如此之多,朝廷不可能一下子补上来,尤其是距离太远,来回一趟四五个月过去了,太耽误事。
当然,顾正臣坚持暂时不处理那些官员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布政使司、大同府、平阳府、太原府等最主要的岗位上,都有一批或换了一批干臣。
而这,才是稳住移民大局的支柱,也是主持大局的关键。
至于地方上的知县,总需要领命做事,不能太过放肆,尤其是布政使司、府衙一起发力盯着的时候。
另外,这些贪官污吏知道自己错了,这个时候需要给他们个机会“改过自新”、“将功赎罪”,这样办事才更卖力,执行政策才更彻底,不至于讨价还价,遇到困难就走不动了。
顾正臣看向费震等人:“将你们整理出来的移民之策文书,全都拿出来吧,我要审阅,另外,将集议的时间推迟一日,让各地知府官员、布政使司官员,咱们先商讨一轮,看看还有哪些问题。对了,詹左都御史,一起讨论吧。”
詹徽没有拒绝。
接下来两日,顾正臣带着一口中药苦涩的味道,与费震、叶林为、吴一川等官员商讨移民细节,原本咳得疼的嗓子,经过这一番折腾变得沙哑了起来。
詹徽看着一份份移民细则,心情越来越沉重,抓住一个机会问道:“镇国公,我们到底要移民多少,为何要拿出如此多的细则?”
寻常移民,谁用这些。
吴一川、叶林为、林唐臣等人也看着顾正臣,也很想知道答案。
顾正臣摇了摇头:“这件事督察院没必要知道,即便是公开了,也无益于移民之事,反而会徒增移民困难。先敲定移民纲领吧,让我看,现在的移民纲领还太冗长,需要简化再简化。”
费震拿起纸张看了看,确实,现在的移民纲领足足有二百余字,这已经不是什么纲领,都能拿出来当细则了。
可仔细看去,每一条都难删去,每一条都是重要的。
一份纲领与细则的提出并不容易,一干官员哭熬了两天两夜,几是没怎么休息,终敲定了下来。
严桑桑看着不断咳嗽的顾正臣,责怪道:“夫君总是这样不爱惜自己身体,若是让母亲、夫人知道,我可又要挨骂了。”
顾正臣喘平之后,起身道:“那就不让他们知道。无妨,先准备吧,今日集议,一次要讲清楚,说明白,之后的事,那就看各地官员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