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为扩大心胸眼界,兼容并包。无论哪国哪国百姓,只要愿意习汉俗,用汉话,服从朝廷安排,那都是自己人。
其三为官兵平等。此种平
椿?日?
等非权力上的平等,而是人格与精神上的平等,尊重与信任也是战斗力。
其四成立士卒委员会,由士卒中有威望的人组成,代表士卒发表意见,最大程度地减少军营中克扣军饷与伙食的现象。
还有一些零碎措施是直接针对他们这些带兵将领,比如说让他们忠于国家与民族,不要只想着吃空饷,贪图个人享受的思想教育。
每一条看起来都是那么地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耸人听闻。
毫不夸张地说,以王韶为首的军校生当时看到这篇参考文章的时候全都麻了。
从心理到生理上的麻。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原本以为吴起为军卒吮疽吸脓,爱兵如子就是极限了,没想到还有高手!
对于他们的震惊、不理解以及闹情绪,太子殿下也没有惯着。
直接从募兵开始新建忠正军,带着几个伴读入军打了三个月的样,捎带手的把除了上四军的京中禁军给揍了一个遍。
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新建忠正军在毫无花哨正战中与其它诸军的交换比高达1:4。
这还是太子殿下很清楚自己对士气加成作用,缺席指挥的结果。
不然阵战时太子殿下把大旗往前一压,上四军绝对也得跪。
当然为了维持上四军的颜面,他们也不可能与上四军交手就是了。
在打完样后,太子殿下就将忠正军交到了他们这些军校生手上。
为了不堕太子殿下的面子,也为了不被骂饭都嚼碎了喂你们嘴里还不会吞。
他们也是废了牛劲,才使得这支人数堪堪四千人的忠正军在历次对外“演习”中依旧保持着全胜的战绩。
因为这彪悍的战绩,他们今年毕业后的授官之路走得格外顺畅,枢密院、兵部,乃至于官家都为争抢他们打破了头。
恨不得将他们牢牢攥在手中,安放到指定位置,好解兵事衰颓的局面。
过去是怀疑忠诚度,有意把军将养废了。
可现在是武举考试,天子门生,忠诚度不说无须怀疑,也是不可相提并论。
而且还很能打,朝臣们的思维方式自然是顺畅地转移到了承平日久,久不知兵,开疆拓土。
天下一统,扩张生存空间属于是几千年来的精神烙印。
可第一批武进士就一百人,僧多粥少,手慢者无。
最后都闹到了太子殿下那,也是太子殿下一锤定音,让他们全部原地转为忠正军各级军官再历练两年,训练出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
等到新一批讲武军校的学生毕业后逐步进行替换。
根据王韶从岳丈那得来的消息,太子殿下与枢密院进行的谈判终于有了点眉目。
枢密院对他们授官后能够带走忠正军士卒一事松了口,从原本的五名扩大到了十名,足足翻了一倍。
导致王韶最近都不敢去富府蹭饭了。
毕竟用富弼的话来说就是,忠正军随便拎一个兵出来,放别的军都能当一个提辖使。你们每个人会带走十个提辖官,把忠正军抽走了四分之一!
也因为这个缘故,众人如今对手下的兵卒都格外上心。
这可都是他们将来的授官后掌握权力的底子!撒下去后能够直接把一个指挥的兵力攥在手里。
周文东乖乖听完了指导意见,点头如捣蒜般表示自己会注意,但仍旧被符异坑了一把在本旬的军官会议上做出自我批评。
“符子殊,好啊你,我和兄弟心连心,你却对我动脑筋是吧!忘了我前些日子帮你破了猪肉十三两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