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替嫁之将 猛猪 番外 > 第31章 挨揍可以美容(第2页)

第31章 挨揍可以美容(第2页)

下山时,她在半路遇到一伙人,围成一圈踢她。她伤痕累累,只好掉头回寺,结果又遇到另一伙人,围成一圈捶她。被殴过程中,她鬼哭狼嚎,认了许多爷爷奶奶,奈何人家不认她这个孙女。

她形容凄惨地爬回灵泉寺,脸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像捅了马蜂窝。好处是,显得脸不那么长了,皱纹也撑平了,红润有光泽,一下子年轻十岁。

尼姑们将她抬到寮房,七手八脚为她处理伤口。叶星辞也去“帮忙”,其实是凑热闹。听说她遇到两伙人,暗想:两位大叔还真是言出必行。这两伙人要是碰到一起,恐怕得猜拳定先后,毕竟妙慧身边没那么多站位。

妙慧不知是谁打了自己,只知行凶者口口声声“老泼妇,叫你欺负公主”。从这天起,她落下个毛病,一看见叶星辞就哆嗦。

**

断七之后,宫里的丧礼布置都撤了。不过灯笼仍是白色,过了百日再摘。

那场寿宴上突如其来的死亡,似乎终于远去了一些。而它肃杀的阴影,却如同那一盏盏白灯,白惨惨地悬在每个人的头顶。

九岁的永历小皇帝没有乾纲独断的决策力,朝廷处理政务的效率明显较从前慢了。一条政策,往往要经过三个皇叔和政事堂反复商量斟酌,方能执行。

因为没人能拍板定案,也没人愿一力担责。

每三天一次的朝会,却往往很快就会散朝。倒不是因为政通人和,而是永历只是照着手里的字条,按部就班地询问,然后懵懂地听取回话。听罢,他无法继续发问,也就散朝了。这些他听不懂的条陈,终会汇到光启殿去,再变作一道道政令发往各州郡县。

没办法,永历实在是太幼小了,就连个子也小小的。上朝时,龙椅下要垫着脚凳,才不至于让双腿悬空。

每当有政见不和的朝臣在早朝上争辩,请他圣裁,他就会紧张地握拳,向站在最前排的皇叔们投去求助的目光。

然后,瑞王和庆王就会先站出来维持秩序。年轻的宁王更多只是静静听着,偶尔说一句,也是刀切豆腐两面光,谁都不得罪。

总要立一个摄政王来金断觿决。将大权集于一人,责任也集于一人,方能办成事。永历小皇帝很清楚,却不知该选谁。

瑞王果断爽利,有先皇之风,庆王则更沉稳。对待南齐,瑞王主张即使在和平中也要枕戈待旦、备战抗衡。庆王则认为该与民休息,和睦邦交,加强互市。政事堂和朝臣们也态度暧昧,竟无一人上书明确推举某位王爷。

今天,朝会上又起了争执。永历无法求助于瑞王和庆王,因为正在争辩的,正是他们二人。一旁的宁王垂手而立,听得认真,丝毫没有参与的意思。

“以前,沿江有很多渡口,后来大多拆除了。必须修建更多新渡口,加大和江南的互通,将北方的药材、土产等多卖到江南去。他们那边,已经有很多现成的渡口。”庆王进谏道。

“相应的,根据从前谈定的互市条约,江南的丝绸也能多卖过来。”瑞王淡淡瞥去一眼,“土产便宜,丝绸贵。到时富的是他们,还是我们?”

“三哥,你也是有见识的人。”庆王不紧不慢地反驳,“该知道,一支好山参,抵得上十匹丝绸。”

瑞王哼笑一声:“渡口多,就会乱。难免有人利欲熏心,偷运铜铁、粮米这些朝廷明确禁止外运的备战物资。而且,还会有人偷渡乔迁,白白流失了人口。”

“关于备战物资,加强监管即可,我已在奏章中写明。至于防范人口外流……”宁王略作沉吟,“自然也会有办法。”

“广修渡口,岂不是方便他们的水军靠岸登陆?”瑞王环顾群臣,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南齐之所以不敢在江上一战,是因为齐帝胆小,怕战事一旦失利,会威胁到都城兆安。他只想安安稳稳当着皇帝,所以纵使他们的水军略强于我们,也是只守不攻。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会发动突袭。”

庆王也不甘示弱,儒雅随和的双目迸出犀利的光:“且不说江上已经数十年没有战事。一旦有变,临时拆除又能费多少功夫?难道,一天就能攻过来不成?”

“皇九叔的看法呢?”御座上的永历小皇帝突然开口。天子和群臣守丧以日代月,他在大殓二十七天后就除服了。新裁的衮龙袍裹着幼弱的身躯,那上面的龙也略显纤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