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河东道朔州府,武周城下。
以晋阳府为首的十二个折冲府,计二万三千大胤的将士正在与一万两千北狄鞑子对峙。
大胤兵部侍郎兼河东督师范南亲临前线,部署方略。
但凡上了一定规模的大军交战,并不是主帅一声令下后,双方全军出击,兵对兵,将对将,捉对厮杀,拼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实际上,双方主帅会考虑排兵布阵,兵种协调配合,弓弩器械运用,花样百出,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伤害。
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全军出击直接肉搏。
像历史上,大唐安史之乱期间的香积寺之战这种打法,少之又少。
因而第一天,北狄鞑子的首领折兰王先派出两个千骑试探冲击大胤的大营,两个千骑去攻打武周城。
大胤军在大营按兵不动,以弓弩射退鞑子两个千骑。
但武周城那边却顶不住压力,城中的孙继宗和另外一个都尉还没抵挡一个时辰,见鞑子攻势猛烈,生怕城破,急忙给大营发出信号求助。
范南嘴上怒斥两人,但又不得不下令派出四个折冲府八千人出营对鞑子发动进攻,吸引注意,支援武周城。
见大胤的大营派出这么多兵马主动出击,折兰王赶忙再派出四个千骑迎敌。
双方相隔百步,用箭矢对射,互有损伤。
大胤士兵保持阵型不动,缓缓推进。
折兰王见大胤阵型齐整,防御完善,担心骑兵冲进去损失过大,于是下令只在阵型两翼用箭矢远程骚扰。
可这样一来,对身披铁甲的大胤士兵,根本不构成威胁。
而范南马上又让杨建领一千骑兵在军阵和大营之间游弋,做出随时进攻状。
鞑子骑兵更加不敢贸然进攻。
折兰王见大胤骑兵出动,马上又投入两个千骑增援。
然而,范南便马上命令军阵缓缓后撤,靠近大营,协同防御。
鞑子趁机向前推进,但大胤军阵和营中的弓弩齐射,逼迫鞑子的骑兵后撤。
武周城那边,孙继宗和另外一个都尉抓住机会,奋起反击,将攻城的鞑子逼退。
鞑子讨不到便宜,悻悻回营。
一来一去,你来我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
当晚。
范南召集一众将校总结今日战况,部署明日攻击策略。
“督师大人,我们与武周城互为犄角,让鞑子顾此失彼,只需再坚持一日,黑驼山和洪涛山两处伏兵齐出,三面合围,此战必胜!”
“没错,今天鞑子已经出动了一半的兵马,却拿我们无可奈何。鏖战一日而已,轻而易举。”
“号称北狄最强部落之一的折兰王,我看也不过如此嘛!”
“。。。。。。。”
大胤中军大帐内,乐观轻敌的情绪在蔓延,一扫前几日孙继宗一天都守不住静边军镇所带来的阴霾。
就连范南也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
谁说鞑子不可战胜?
虽然大胤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与鞑子差距很大,鞑子的骑兵更是难以克制。
但这个差距可以通过阵型和装备进行弥补。
只要坚持一日,伏兵一出,便能依靠数量上的优势抢到主动权。
若是在这里能大败折兰王,那么范南派去鞑子后方联络乌丸人的赵暮云这个小队,便是他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