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作为中国宋代着名的宫苑,在园林掇山方面称得上集大成者,可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艮岳位于汴京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
艮岳这座园林是由宋徽宗这位最懂艺术的皇帝设计,再由天下能工巧匠创造的。
不仅享有了自然界的盛景,还创立了世界上不曾有过的美;园林模仿了天下最美的山水,一草一木一石都是有出处的,就连堆积成山的土壤也来自南方的名胜之地。
院子里,种着枇杷、橙、柚、柑橘、荔枝、榔栝等南方水果,也有金蛾、玉羞、虎耳、凤尾、素馨、渠那、茉莉、含笑等着名的草本植物;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在山野间生活。
艮岳一圈有十余里,主体是三座山、三个池塘。在东北方是最高的万岁山,也叫作艮岳山,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叫介亭。万岁山之南是寿山,寿山有东西两个山头。万岁山和寿山之间有一块巨大的盆地,盆地中间是平静的雁池,雁池北岸有着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群,包括萼绿华堂、绛霄楼、书馆和八仙馆等。雁池的东西两面,是两列不高的小山岭(不算在三山之中),将寿山和万岁山连接起来。经过人工引水,有一条瀑布从寿山落下,流入雁池。
园林里的第三座山在万岁山的西面,叫万松岭。万松岭以南,也是雁池的西北角,是另一个池塘——大方沼,大方沼的西面连接着第三个池塘——凤池。在大方沼里,有两个人工小岛,分别叫作芦渚和梅渚,小岛上各修亭子。
万岁山和万松岭之间,从护城河里引来了一条流水,形成了幽深的峡谷。峡谷的水最终流向了大方沼。
在万岁山之北,还扩建了大量的阁楼,突破了内城的限制,直到外城城墙。
三座山之间有路相通,上山的路怪石嶙峋、腾云架栈,故意造得曲曲折折、充满艰辛,仿佛天然却处处带着匠心。走在山里,古树参天、鸟鸣兽啸,根本想不到这是在首都的内城中行走。但在不经意间,又会走到一座座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随处可以休息。
园内有很多的名胜。有在嶙峋的怪石上堆土形成的飞来峰,虽然看上去是山,但故意不将土堆满,露出了下面的怪石;有一座小山上种了上万棵梅树,称为梅岭,梅岭的边上,是另一个种满杏树的山坡,被称为杏岫;园子里还有种黄杨的黄杨,植丁香的丁香嶂,错植着椒兰的椒崖,种着大量侧柏的龙柏坡,养竹的斑竹麓。这些地方不仅以各色的植物着名,更重要的是讲求形胜,土下的石头,土上的植物,山的形状,地的坡度,尖角的位置,洞穴的尺度,都必须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轻灵。
瀑布是由人工背水上山,再让水直流而下形成的,这个瀑布叫紫石壁。有一条通往最高峰的阶梯是用温润的石头凿刻而成,叫做朝真磴。小岛上种满了海棠,称为海棠川。山间还有精心构造的三个山洞,呈品字形排列,山洞里设有厅堂,中间建有亭子,山洞的所有门窗都使用玛瑙雕琢,这个洞群称为碧虚洞天。
整个园林中,建筑包括亭台楼阁,斋馆厅堂;山岭包括冈阜洞穴,岩崖帕壁;泉池包括川峡溪泉,洲诸瀑布。中间更有乔木茂草,走兽飞禽,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来到苑中,四向环顾,仿佛身处在崇山之中的深谷,浑然不知在汴梁这种开阔平夷的地方也能享受这等盛景,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竟是人工堆积和开凿形成的。因而宋徽宗经常摆驾于此,享受山林美景之乐趣。
艮岳这座皇家园林,建起顶峰高达九十步(45米),方圆十余里的假山,建园时搜尽天下名花奇石。奇石有两种,灵璧石和太湖石。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内,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由于地块沉入海底经由藻类植物形成礁体,并发育成为类石矿体。经过复杂漫长的地理变化,形成了特殊地质和造型的灵璧石。唐宋时期,灵璧石被列为贡品。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水的溶蚀,软松的石质容易风化,比较坚硬的地方保存下来,这样在漫长岁月里,太湖石逐步在大自然条件下精雕细琢,逐渐形成了曲折圆润的形态。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之一,以造型取胜,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
为建好“艮岳”,北宋朝廷专设应奉局,由精通园艺的朱勔操办花石纲。花石纲载来的太湖石、灵璧石都被宋徽宗人格化了,他给其中的佼佼者命名,皆题刻石上,视若众臣,有的赐予金带,还有的加封“盘固侯”等爵位。
要说其中的佼佼者,当然是盘固侯神运石,它被安置在艮岳西面的正门阳华门附近。
从阳华门进入园林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十棵夹道的荔枝树。从荔枝树中穿过,就来到一株来自南方的椰树跟前。椰树后面的平地上,就是放在亭子里的神运石了。
神运石全名“盘固侯神运石”,高度达到15米,需要近百人手牵手才能将其合围,重量不下百吨。
盘古侯神运石本是江南一奇石,宋徽宗修筑万岁山时,信臣朱勔制造巨船花了好几个月时间,通过水运将其运到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