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价狠了,上山一趟,捡回来菌子,晒干以后没多少斤两。上山的人又少了。
普通人家的食谱有限,吃得起的人家少,这些年始终没缺货,价格就没涨回去。
他有机会,要找乌平之问问,怎么才能认得一些外地的游商,看看他们要不要好山货。
府城的贵人比县城多,省城的贵人又比府城多,要是能卖到京都,这才真挣钱。
除了这些,就是最便宜的白蘑菇了。
白蘑菇有两种,一种伞盖圆圆的,一种是大片大片的。都是一个价,六文钱一斤。这两样走量最快,到店以后,比竹笋卖得快。
第一次拉来的菌子少,只有四筐。
后来那个叫三苗的人帮忙送了两次货,补货数量差不多。
陆杨炒酱也用了一些白蘑菇,这头一起算货款。
他要给黎峰结算一千三百二十文钱。
铺子里才补过货,肉、面粉、酱料、油盐都不缺。去掉这部分货款,还有个三两银子在。
竟然还不错。
陆杨摸摸下巴,对铺面生意有了另外的想法。
照他现在的每日结余,干货收入真是洒洒水,卖得多,就攒出个工钱。
最挣钱的是菜,不论是之前的萝卜白菜,还是后来的冬笋山菌,都很挣钱。
哪怕是野味抽个半成,也挣了一笔。
他得利不多,胜在销量大。
其次就是包子,累人,收获不小。
过了冬季,菜价会回落,但他们马上就能卖菌子酱了。
菌子酱利薄,他分成不会多,这一块主要是扶持弟弟。
但这处扶持好了,他可以拿到更多的山货、野味,不能稳定供应,就定个日子,他要搞个“野味日”,打出名声,让人知道买野味,首选他家。
除了菌子酱,他还会做鸡蛋酱。
天暖以后,村民农忙,很少出来卖鸡蛋。
鸡蛋也会因为天热,不耐放,价格随着季节回落。冬季的高价不会有了,他可以再请人采购鸡蛋。
陆林就很合适。他又不会下地干活,最近嘴皮子练出来了,到时就让他去收鸡蛋,隔三差五来一趟铺子里。顺道带些时蔬过来。
鲜鸡蛋拿来卖,卖不出去的,他拿来炒鸡蛋酱。
以周边邻里对菜的需求来说,鸡蛋应该不至于放坏。
春季又可以挖春笋了,让弟弟多多收笋子。
他不会嫌菜少,到时候他也会主动联络县城的饭馆酒楼,还不信卖不出了。
正好开春播种,让他们也在村里宣传宣传,良田就不提了,自家小菜园就侍弄好,全给种满。
就那点地,侍弄好了换银子,农忙的时候可以割几斤肉吃,划算!
这里账目算清楚,陆杨心里盘算不断,过了会儿,他过去盯着干货篓子,对这些瓜子花生真是犯了难。
突然,他灵光一闪,回屋里,把谢岩收拾出来的、明确不要的,可以拿来糊墙的稿纸拿了一摞到前面。
他用稿纸包瓜子、花生,一包有个二两、三两左右,包好以后,一包卖三文钱、五文钱。
他喊陆林:“林哥哥,过来帮我包瓜子!”
陆林听了声,过来还不大敢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