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我就一个押钞员 > 第358章 放在第二层的核弹(第1页)

第358章 放在第二层的核弹(第1页)

林冬乘坐的军用卡车,驶入了一条长约500米的山体隧道。

隧道的尽头,是一道宽大的合金大门,长约15米,高达10米。

大门两侧,站了两排头戴生化防毒头盔的守卫,四台大型X光检测仪,放置在入口两边。

门外的隧道广场,灯光亮如白昼。

最先进入的30辆大卡车,正在紧张地卸载物资。

200多台黄色的专用叉车,马不停蹄地叉着一箱箱货物开进了合金大门内。

每一台叉车经过,四台X光检测仪都会详细扫描一遍。

检测没问题后才会放行。

。。。。。。

林冬是坐在一箱青花瓷器的木箱上,大摇大摆地混进去的。

果然,进了合金大门,里面50米处还有两台大型升降电梯。

叉车上的物资,会通过电梯下到地底230米深处。

地下第一层,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平方米)。

站在地底,若不开启天眼,这一层一眼望不到边。

层高平均8米,分成了50个网格区域。

按照储存物品类别的不同,每一个网格区域都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宝库。

林冬开启天眼功能,往四周扫了一遍。

无数的黄金文物,奇珍异宝,堆积如山。

还好,50个网格宝库之间,只用简单的铁网间隔着,并没有太复杂坚固的防护措施。

这种设计,与图纸上的标示符合。

以高卢人的性格,他们建造的大基建项目,都是以简单实用为主。

根本不可能做到像华国那样的事无巨细,滴水不漏。

林冬很满意。

在第一层巡视了一圈,又借机进入到第二层。

让林冬更加无语的是,从第一层进入第二层,同样要通过两台大型电梯。

一二层之间,只隔着20米不到的岩层。

按照东方人的思维,第二层存放着国家战略物资,不应该从进入合金大门后,便单独安装一座独立电梯才对吗?

怎么可能要先通过第一层,然后才进入第二层的道理?

奇葩设计。

高卢国人的想法,林冬搞不明白。

但这却无形中极大地方便了他后面的收割计划。

。。。。。。。。。。。。。。。。。。。。。。。。。。。。。。。。。。。。

第一层的东西,还在源源不断地送进来。

巴黎过来的最后一批物资,正在抓紧入库,林冬估计,再过一两个小时,货物应该能全部装卸完毕。

总统命令下达后,才不到30个小时,境内物资的转移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