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有炉子在,烧饭方便多了,直接拿小锅放在炉子上,把水倒进锅里,再放玉米糁和红薯一起煮就成了。
最少要煮半个小时以上。
姜奶奶就在旁边守着,时不时搅拌一下,防止饭糊锅,玉米糁稀饭挺容易糊锅的。
至于赵美莲,和姜德忙活口蘑的事呢。
菇房的炕已经弄好了,这炕特别大,几乎把菇房的整个地面都覆盖了,当时盘炕的匠人听说弄这么大个炕,不太理解。
炕盘的大,睡着自然爽,可也不至于盘这么大吧?这么大的炕,房间里除了炕,啥都放不了了。
匠人实在想不到,姜家盘这个炕还有别的作用。
反正他已经提醒了,姜德还说按照自己的来,那他也没办法,毕竟是人家家里,人家爱咋整咋整,他提醒一下,也是防止到时候盘好炕发现不成,找他的事。
总之,把整个屋子都差不多占满的炕就这么盘好了,姜德特地强调,要用料扎实一些,他家这个炕可不是睡人的,上面要放不少东西,要是炕塌了可不行。
匠人当时就说:“你放心,只要材料给够,你想要弄多扎实,我就给你弄多扎实。”
材料都是雇主家自己出的,他怕啥?村里有的人说他干活偷工减料啥的,他真的跳进黄河都洗不清,这些人也不问问自己,给的那点材料,够啥?他不节省着使,炕都盘不成!
还是给姜德家盘炕舒服,不用操心材料不够,只管使就成。
菇房的炕大概五十厘米高,算是比较矮的炕了,当时也是考虑到要往炕上抬东西,肯定越矮越好了。
一进菇房的门,就跟上台阶似的,抬脚走上去,脚下踩得就是炕。
姜德勤快,口蘑都已经种下去了,因为有了一次种植的经验,家里人已经掌握了口蘑应该维持的湿度。
烧了炕房间就没那么湿了,经常需要洒水,还有这次可不光把口蘑种下去那么简单,还需要施肥啥的,肯定比之前需要照看的地方多。
不过也一样,冬天没啥事干,忙得过来。
口蘑为家里带来了上千的收益,全家人当然重视,哪怕麻烦一点,都觉得没啥。
而且因为有炕,菇房还挺暖和,要不是姜乐一再强调,菇房不能多呆,他们还挺喜欢呆在菇房的。
这边家里人各自忙活着,姜乐他们就在爹娘房间讨论题,爹娘房间有炕,炕烧着后,房间也能跟着暖和一点,因为姜奶奶在炉子上做饭,他们就来这边了。
至于姜乐的房间,没错,现在那间房子完全属于姜乐了,姜军庆的新房已经盖好了,给菇房盘炕的时候,顺便给那个房间也盘了炕。
当时赵美莲还说给姜乐房间也盘一个,姜乐想了想,还是说暂时别盘了,主要是他已经住到俞和衷这边了,盘了炕也是浪费。
然后就没给他房间盘炕。
当时赵美莲说给他房间盘炕,俞和衷当时还在,听到这话看起来有些紧张,见姜乐没让盘,似乎放心了。
弄得姜乐心软软的,哎,和衷果然是害怕孤独的小孩。
俞和衷刚刚在想:要是姜乐搬回来,他怎么才能厚着脸皮跟对方一起。
和姜乐一直待在一起的感觉真的太好了,他太喜欢冬天了。
所以,一年为什么要有四季呢?这四季为什么不能都是冬季?
姜乐完全不知道,俞和衷当时脑袋里在想什么离谱的想法。
总之,姜乐非常庆幸搬去俞和衷那边住了,因为他刚刚回自己房间去拿东西,被冷的怀疑人生。
房间是那种特别瘆得慌的冷,跟冰窖似的,果然烧了炕和没烧炕还是不一样的。
要么都说冬天难熬呢。
姜欢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把不会的题都整理出来,让姜乐给他讲讲。
姜乐最近学习成果不错,主要是跟俞和衷住在一起,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他一有问题,随时都能转头问俞和衷。
当然,姜乐也不是有一点想不通的就问,这样肯定不好,容易让他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是除非实在想不通的,他能感觉到钻了牛角尖的,才会问俞和衷。
话说回来,姜乐现在对自己信心满满,接过姜欢整理出来的题,先大概扫了一眼,然后更自信了。
嚯,这些他还真都会。
他先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就开始给他姐讲,姜欢时不时提出问题,两人就讨论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