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家里,姜家喜气洋洋的,明天姜奶奶六十五岁的寿,大喜事啊。
一家人都忙活起来了,要提前准备,把菜啊肉啊准备好,明天一家人吃个好饭。
姜军庆也回来了,可能是惦记着姜奶奶过生,歇都没歇就赶回来了。
他给姜奶奶买了一对耳环,姜奶奶是有耳洞的,他买了一对细细的银圈,适合老人戴,好看又不会太高调。是他跟姜欢一起花钱买的。
还有俞和衷,也给老太太买了礼,姜乐知道他肯定会送,提前跟他说过,礼别送的太重。
但即便这样,送的也算是重礼了,俞和衷给买了一只炖汤的老母鸡,给老太太补身体。正好老太太过生的时候炖了。
姜奶奶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她刚收到姜乐的帽子和头巾,还有姜欢他们的礼,老太太不是扫兴的人,但还是忍不住道:“以后别花这么多钱。”
姜乐道:“这算啥花钱,您一年就这么一个生,肯定得好好过。”
姜奶奶笑了:“就你机灵。”
娃娃们都是一片好心,她也不说这些话了。
不过姜奶奶没想到,还有。
第二天一早,她戴上姜乐买的帽子,穿着大女儿做的衣服,儿媳妇做的鞋,还有儿子买的裤子。
耳环在自家戴戴就好,虽说细细的,可到底是银的,带出去难免有人说道,老太太就没戴。
姜军庆和姜欢也不在意这个,他们是送给奶奶的,又不是给外人看的。
今天啥都不让姜奶奶干,一家人忙着做菜,让姜奶奶出去转转。
姜奶奶就笑呵呵的出门了,碰到村里的老姊妹,看到她身上穿的,头上戴的,眼睛都移不开了。
“哎呦,老姐姐你这穿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镇上的老太太来了。”说着,又看了眼:“这帽子,这衣服,我都没见过。”
“是镇上的老太太啊,镇上的老太太都比不过春花。”
姜奶奶本名陈春花。
姜奶奶被夸的合不拢嘴:“啥镇上老太太啊……”
她说着,挨个把家里小辈夸了夸,谁谁谁买了啥,军庆和欢儿也买了,但没穿出来。
说完,村里的老太太一个个羡慕的跟什么似的。
哎,当初姜德一家出了变故,姜志还闹着分家,姜奶奶一气之下跟姜志断亲了。
当时还有人说,等着吧,陈春花肯定得后悔。
不管咋样,都是自己儿子,虽然有人觉得姜志一家不做人,可也觉得姜奶奶太冲动了。
姜德家当时是那么个情况,以后跟着他家,能过啥好日子。
谁能想到啊,这才过了没多久,姜德家日子又好起来了,儿媳儿子孙子孙女,哪个不孝顺?
看这穿的这一身,要是有人说人家不孝顺,她们这些老太太第一个不乐意,得把说这话的人脸皮撕下来,问问他:“你有多孝顺你老娘?”
姜德一家,绝对算是村里头一份了。
要他们说,当初断亲说不定还断对了呢,没看王燕妮,在村里跟个疯狗一样,还有姜志,一天天也就比村里懒汉勤快点,可能跟懒汉放在一起比的,那能是啥好人?
有这么个儿子儿媳,能有啥好日子过?一天天的,光剩下烦心事了,哪能像现在,就是个六十五岁的生日,弄这么大的排场。
看看人家穿的,镇上的老太太都不一定比得过。
想到这里,几个老姊妹看姜奶奶的眼神,那叫一个羡慕诶。
几个老太太平时都喜欢坐在村头聊天,说说这家,骂骂那家的,今天的话题却不一样了,完全围绕着姜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