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家父宋仁宗番外 > 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夏阴差阳错(第7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夏阴差阳错(第7页)

赵昕起身,行至敬面前,用着不容置疑,不容推拒的口吻道:“给孤解开,孤不回东京城。孤要去夏州调兵,宰了李元昊那条老狼。”

出于防范李宁令哥的缘故,定难五州的常备军并算不上多,而且为了避嫌,所以在李元昊率兵进攻麟府二州时,只起到了左翼牵制的作用。

但赵昕之前的两族共同整军演武,派遣准姐夫曹评驻扎夏州的举动还是建立了一定信任基础。

所以赵昕此次轻骑入州,孤身见宁令哥展现诚意后,早就打算去东京城中当富家翁的李宁令哥大受感动,尽起五州之民,全数交给赵昕统带。

然后自己就吩咐仆从开始收拾细软家私,准备赵昕凯旋时一起跟着回东京城了。

只能说尚未建立完整社会架构的游牧民族属实是封建时代完美的雇佣兵。

游牧生活不仅强健了他们的体魄,更培养了武艺,锤练出了集体配合意识。

而且尽管李元昊在称帝后就通过发明文字,制定礼仪服章等级次序,改革军制,划分州府等一系列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凝聚民族共识,但受限于周边两个大国的联手压制,战乱频仍,建国时间太短等客观条件,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党项仍旧是一个宽泛的民族概念,尚无国家意识。

所以在赵昕开出擒杀李元昊者,赏千金,封列侯的价码,并借皇城司经营出的庞大走私网络迅速散播后,整个西北草原都动了。

这种时候已经顾不上是汉人,党项人,亦或者是契丹人了,他们只知道宋国的小太子富有慷慨且守信,不会赖掉他们的赏金。

明明是大雪覆盖一切的冬季,但西北的荒漠旷野上却弄出了春来惊蛰的热闹动静。

李元昊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明明一切都完美按照他的设想走了。

强攻丰州吸引宋军注意,然后在丰州摇摇欲坠之际诈称伤亡惨重,需要好好休息两日,把攻城任务交给了贪欲上头的辽军,实则在辽宋两军交战之际,悄悄准备后撤事宜。

等着宋军依靠驿站收到了兴庆府的捷报,选择主动出击时,早有准备的他们当然跑得比辽军更快,让辽军好好当了一回挡箭牌。

到了这一步他只需要沿途劫掠一些宋军的小城寨补充粮草,绕过沙漠回到贺兰山以西,就能东山再起,至不济还能继续抵抗,偏安一隅。

可宋国的小太子居然和他同时到了夏州,还开出了那么高的赏格搅弄人心!

而且不仅是他,连跟随他的兵卒都被开了赏格。

普通兵卒一个十贯,不拘死活,就是抓活的以后家里能多出一个奴隶。

他此行连民夫算在一块也不过十二万人,粗略算下来不过一百二十万贯,是富庶的宋国完全能够承受的。

所以几天路跑下来,跟随他的人是越来越少,都是跟不上急行军,落队后被掠走了。

胆子大的牧民甚至会纠结成群专门袭击他们的伤病营抢人。

牧民们也不傻,知道这种情况下还能有治疗的一定是西夏的大官,得到的赏金会更多。

而在牧民们不断骚扰最终得手后,兵卒们开始主动离军。

他们更不傻,过往英雄无比,带领着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国主已经老了。

不仅老了,连气运都开始散了。

一支连重伤己方高官都保不住的败军之师,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

就算领导者是李元昊。

与其聚集在一处成为靶子,不如悄悄溜走,这样目标小些,说不定能活下去。

所以在撤退的第十二天,李元昊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他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心气了,如今唯一的念头就是逃,逃得离宋军越远越好。

但或许是他真的气数已尽,第十三天拂晓,他被大地的震颤惊醒。

这是大队骑兵到来的先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