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飞溅间,几条漏网的龙蝰突然破缝而出,身着聚氟乙烯防护服的工程兵立即挥动乙炔喷枪,湛蓝火焰将危险扼灭在萌芽阶段。
“东南区段抢修完成度41%!”工程指挥扯着嘶哑的嗓子,对讲机里的爆炸声几乎盖过人声:“横滨港请求……滋啦……增派……滋啦……”
他望着遥远海平线上,似已逐渐成型的台风眼,抹了把面罩上的水雾——那或许是雨水,或许是冷汗。只因防波堤外侧,新一轮银蓝色潮汐正在聚集,再度奔涌而来。
赵青的脑之身神略有些凝重地打量着这般惨烈的交战景象,目光擦过踏着“剑舟”同行的施夷光肩背,落在了岸边某名新兵腰间别的全家福照片上,心中亦是微叹了口气。
“这些年轻人或许还不明白,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堤岸,更是R本最后的体面。”她注视着照片里抱着婴儿微笑的主妇,“当秩序崩塌时,最先被践踏的从来不是混凝土,而是这样的笑容。”
“虽然早有过评估,可鬼齿龙蝰的破坏力,依旧超出了事先的预料……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家伙把它们释放出来的,还先积蓄到了上亿的数量,再发动迅猛的攻势,让单发核弹无害化清除成了难题。”
“能够把R军和驻日M军的海上力量打得节节败退,龙之行刑者的确名之虚传。当然,主要还是占了现代海军没有以集群水中小目标的武器设计的便宜,发育速度也太快,让人来不及改装。”
“当今的海军战略始终围绕制空权与反舰导弹构建,当敌人从上千米高空降到水下十数米间,整个作战体系都要重构……”
施夷光点了点头,显然亦赞同此番见解:“二十世纪潜艇战教父邓尼茨曾说过,狼群战术的精髓在于控制交战节奏,而龙蝰们的生物本能,却恰巧能将这点充分发挥。”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文明认知的滞后。人类总用线性思维预测威胁,可龙族文明的复苏,遵循的却是生态暴发的非线性规律。”
看着靠近小舟的银蓝色鱼群转瞬间就被赵青新近“获得”的言灵?王权领域压入水底,血肉碾得粉碎,某种程度上达成了“沉鱼”的美谈,她脸上的神情冷静无波:
“想解决这种海中蝗虫,只怕得向真正的龙王请教。”
“不错,否则就算八歧大蛇没搞出事情来,东京也面临着极大的陆沉风险。”
赵青随手掏出个对讲机,进一步详细分析道:“单是即将迎来的超级台风天与元素乱流引发的特大暴雨,便很可能摧毁这里的一切。”
“怎么说?”施夷光问。
赵青解释道:“东京原本就是一座多雨的城市,它先进的排水系统可以在24小时内排空20亿立方米的雨水,靠着这套先进的排水系统,这座城市迄今为止还没有变成一个巨型的泻湖,但再强大的排水系统也有极限。”
“在鬼齿龙蝰的啃食与超常的降水双重打击下,铁穹神殿,东京排水系统的最后一关,必然无法继续承受,因为地下的蓄水空间太大,这里的地基本就不怎么稳固,东京的很多区都会随之陷落。”
“简单的来说,东京会变成大海的一部分,东京湾的范围会大扩张,海岸线会延伸至现在崎玉县的位置——毕竟,这里本是‘高天原’的所在地,后者在一场海啸中滑向大海的同时,也重创了原先的地质结构,沉积层的液化远比专家的预估更深入。”
“文明本质上是记忆的载体。”
施夷光表示理解:“从神田川到首都圈外郭放水路,每次升级都在修补前人的设计局限,但地层构造的慢性崩坏从未停止。这次陆沉,或许可以说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更准确地说,是冗余度耗尽。”赵青微微一笑,回道:“江户时代的地下水脉能自然调节70%的降水,现在这个数字不足3%。所谓先进排水系统,不过是给垂危病人插上的呼吸机。”
“人类总在重复昨天的解决方案,却对明日的危机视而不见。”
“关东平原本就是板块碰撞形成的年轻陆地,可R本人却在此建造了全球最密集的都市圈,在活火山口旁堆砌金融中心,把核电站建在断层带边缘。故而终究有此一劫。”
“一万年前,当究极言灵在高天原被释放,大地震动,从九州岛到本州岛,所有的休眠火山都喷发出岩浆,把黑夜照成白昼,十级地震激起的巨浪首先冲击中国和韩国沿海,几个小时后袭击了海参崴。”
“一天之后潮峰抵达北美洲,加州沙漠都被海水淹没。百米高的潮头冲破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在北冰洋的冰壳上激起冲天的水花,冰壳破裂,数千公里长的裂缝横贯极地。”
“万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末日浩劫,极有可能在文明尺度再次上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八歧大蛇或白王的复苏被及时扑灭,这还好说,破坏应该不至于如此夸张,但东京地区的垮塌滑入海渊,却仍是几乎难以避免——事态已过了临界点。”
“那会有多少人伤亡?按现有数据模型推算?”近在眼前的浩劫让人吃惊,施夷光不禁追问:“包括陆沉引发的海啸,对周边地区的冲击,在富士山等多座火山同步全面喷发、威力叠加的情况下?”
赵青的目光掠过翻涌着荧光蓝血沫的海面,雨滴在距离她肌肤三寸处自动蒸成白汽:
“整个东京湾地层会像蛋壳般崩解,神奈川至千叶的陆架将在72小时内滑入日本海沟,该过程的滑移能堪比上百万颗‘小男孩’爆炸——三千万常住人口中存活率低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