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最美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你们 > 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获而在于这或多或少的收获都属于(第1页)

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获而在于这或多或少的收获都属于(第1页)

“1994年11月30日,星期三,阴

每次打开这个日记本,心里都感到热乎乎的。因为我从中间看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心声,看到身边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是的,我们一天一天长大了。可我自己,却总是提起笔来不晓得写些什么?

这些天来,我的心里总是不平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觉得自己好自卑,或许是因为期中考试再次失败让我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吧。再回首,四年中专已过去了三年半,看身边同学优秀的成绩和亮眼的表现,自己却好像一无所获。心里的失落感也不知道向谁诉说。我没有别人那种勇气去战胜自己的失败。我只是常常这样想,有的人学习好,有的人字练得好,有人文章写得好,也有人能歌善舞体育好……可我自己呢?好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有时候,我真伤心透了,也对自己很失望,感到自己太渺小,太无知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很喜欢这句格言,可就是做不到。自信且自强,我又何尝没有鼓励过自己,但最终还是被失败打趴下了。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那些不怕失败的人是多么的坚强!我缺少的不就是这种精神么?”

甄亦凡看到一个同学的留言颇有同感,他何尝不是一样,中专四年很快就要过去,除了早上锻炼身体和遥不可及的文学梦或者稀里糊涂的诗歌,自己又有什么呢?他清楚地记得昨天晚饭后散步时遇到叶冬梅的交谈。是甄亦凡主动问起的“听说你大专文凭快拿到手了?”叶冬梅扬起头高兴地说“只差一门了,这次应该考得过”“这么快!”。他只是顺口找个话题,却不料别人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我才不算快呢,唐卫华和文韬都全部通过了,还有十几个同学也都只剩两三门了”。三年多以前的那个夏日还恍若昨天,不少人就不声不响地把大专文凭拿到手了。而自己呢?回首过去的1000多个日子,好像什么收获都没有。

他继续往下看,日记的旁边,不知道是谁加了一段话“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获,而在于这些或多或少的收获都属于你!”。看到这一句,他郁闷的心里仿佛射进一束手电光,尽管很微弱,可也照亮了黑暗。或许,四年中专,自己也并非一无所有!

“12月1日,星期四,小雨。

我们能用三年半的时间,结识这么多朋友,拥有那么一两个知己,也该是非常非常难得了!

总不愿想象我们分手的日子——不是因为恋旧,只是觉得分手的滋味很难爱!”

“12月1日,星期四,小雨、

四年,似乎一无所有。所幸的是还有一颗年轻、上进的心。我已经很满足了。”

……

看到这些,甄亦凡若有所思,他合上班级日记本,也不再打算在上面书写自己的感受。前面的同学,已经把他心里想写的都写出来了。再涂鸦几句,也写不出什么新感觉。

周末晚上,团支部搞照片展,以团小组为单位装帧照片。柳依依带着第3团小组,将入学以来每个人的照片围绕一轮红光闪闪的太阳,组成一个环形“人生”,并配上了一段解说词:理想看似渺茫,但不断地努力奋斗,终会到达目的地。你我应该奋斗,周围有48位同学为你喝彩……”给人以前进的动力和无畏的勇气!

“回首过往,即然你我已失去许多,现在你该做些什么呢?是继续沉湎于回忆么?那么你将失去更多,包括你手中现在所拥有的”。第4团小组反其道而行之,叩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值得每个人对自己的过去反思。

每一个团小组,都刻意用大家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组成一个希望,组成一个未来。

事后,程秋和甄亦凡谈起了开年后实习的事,告诉他自己已经联系好市人事局和国土局,到时候选择一家,应该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留下来,还关心地问甄亦凡实习单位的情况。甄亦凡看着自信的老乡,几年来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按照计划培养书法、练习口才和体育特长,进团委当干部锻炼社交各方面能力,收获满满,从一个初涉尘世的山里娃子逐步成长为一个优秀自信的毕业生。回头再看看自己除了那个虚无缥缈的“文学梦”外一无所有,至于实习单位和今后的工作分配,他压根想都没想,完全一副“听天由命”的态度。四年虚度时日,自己到底又收获了什么呢?这一刻,甄亦凡感到前途的迷茫和无助。

其实甄亦凡和一些同学多虑了。诚如班级日记上那个同学留言所说的那样“重要的不在于你得到多少收获,而在于这或多或少的收获都属于你。”

是的,四年中专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有一些努力付出,很快就会发芽、开花和结果。比如篮球、舞蹈、音乐……它们会让你在校园成为闪闪发光的“明星”。而有一些努力是在扎根向下,为今后的成长积蓄力量,比如锻炼身体、自律修养、热爱学习和坚毅的品行等等。工作之后或者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它们也许会焕发出闪亮的光芒和强大的生命力。没有任何背景的甄亦凡后面能够从一个穷山沟调到市县机关,其实都是靠的那支笔,一个在学校时看起来不务正业的爱好。而叶冬梅、周振宇这些在学校不显山不露水热爱学习的学生,最终也是靠继续求学逃离了企业下岗的命运,有人进入都市当上大学教授,有人公选进入省直机关,更有人凭着坚韧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从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了一番事业。

为了让毕业生走上社会多一项技能,增强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临时增开了两门课——计算机编程和中英文打字,还有一门劳动仲裁,两门功课通过考试后都会颁发主管部门相关资格证书。计算机课还好,有现成的教材,就是电脑不多,只保证四年级四个班,一个星期也只有两节上机操作课,还是两个人一台电脑。为难的是劳动仲裁五门课,教材还在北京编写,劳动仲裁法庭也是各地劳动部门新设的一个机构,仲裁员要持证上岗,应该是近两年来针对社会上企业和用工之间争议增多推出的新岗位。培训班开设5门课,学校收取培训费200元,一些同学担心学习时间短,考试不及格通不过。但也没有人主动放弃这个机会,毕竟毕业分配时多个技能多一个工作机会。要知道目前市县一级劳动部门劳动仲裁法庭大多是一个空壳子,有的甚至还没有成立尚在筹备中,有编制无人员。目前全省还没有拿到劳动仲裁员证书的专业人才,拿到证书后他们就是第一批。

下午大家把培训费统一交到学委柳依依手里,张张百元大钞,要是有几张假的,她可倒霉透了。甄亦凡没向家里要钱,他星期六下午到市里一家电子厂找到打工的初中同学借了200元培训费,约好了寒假回家做生意赚钱了再还。

第六节课后,柳依依收齐了报名费,近万元报名费就放在屉子里。“欧阳,过来”,林依婷把她喊过去说了句什么,应该是一起出去玩吧!此时甄亦凡正在埋头练字。“哎”柳依依给他打个招呼,指指书桌却没做声,而是朝欧阳看看。欧阳笑了一下,对甄亦凡说“钱在屉子里,老乡照顾看一下”,说完也不待甄亦凡应声几个人就走了。

虽然加了锁,柳依依还是不太放心。甄亦凡也就一直没敢离开座位,直到柳依依回来后才去食堂吃晚餐。

劳动仲裁员培训课5门课,紧赶慢赶上完了三门。星期五和星期六两天就要考试,只剩下两天了,还有两门课书都没有来,大家心里自然很急。却不料晚自习第二节课柳依依搬来一大摞证书,叫大家赶快填写名字贴好照片。又发下两门课的考试重点,要大家背熟悉两天后要考试,待考试通过后再到劳动部去盖印章,就算顺利结业了。

为期两天考试终于来临,监考老师不是本校老师,而是区法院的一名副庭长。他就一直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地盯着大家。一时间,大家都有些发懵,毕竟这些课学习时间不多,临时加开的课,课时自然不够,要真正考试过关还是很难的。突然,学习委员柳依依跑出教室,大家正惊疑间,却见她从老师办公室里搬来一把滕椅,端端正正地摆在讲台后面,还笑着向监考老师问好“老师辛苦了,请坐着休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些脑子转得快的同学迅速交换眼神低声笑起来。监考老师也自然坐了下来,高高的讲台挡住了他的视线。台下,许多同学向柳依依举起大拇指,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直接把书放上桌子明目张胆地抄,有人早早做好准备把老师讲的重点抄写在小纸条上偷偷摸摸地抄。让人佩服的是林依婷和欧阳两个一直老老实实考试没有作弊,实在很难得。

林依婷感冒了,这两天老是发烧、咳嗽。甄亦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不好直接找她,毕竟不像以前那样相互帮助的自然。他去医务室开了几粒白加黑,想找个机会送到她手里,又不想让她知道自己,就准备找陈莯鸿。一个早上过去了,一个中午又过去了,却一直没有找到陈莯鸿单身的机会。他不想让一些人知道后又流出一些闲话。

吃晚饭时李佳星锁饭盒的屉子钥匙丢了,汪一亮和皇甫静雯两个人给她敲了半天也没敲开。甄亦凡接手帮她,一直鼓捣了半个多小时才打开,他和李佳星两个吃饭落后了,食堂也没剩下几个人。吃完饭回教室的路上,甄亦凡拿出药片交给李佳星,让她以她自己的名义给林依婷,还一再叫她莫让林依婷知道是自己。“我晓得呢!”李佳星爽快地答应。

第二天早上,李佳星有点不安地告诉他:“你的功劳我贪污了,我以自己的名义给她的,她也服了药。”“谢谢你,本该如此”,甄亦凡由衷地感谢她。

只要林依婷早点好就行了。

放寒假的时间每接近一天,毕业分手那一天也就接近一天,相聚的日子又少了一天。大家好像对一切都不在乎了,都看开了。以前一个劲地追求友情、同学情,可现在,表面上对此一点都不在乎,而内心里,又是那么的孤立无援。

或许,分离才是必然,而相聚,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偶然。尽管,这其中也发生了一些美妙的故事,让人留恋。

为什么与别人相处缄口不谈?为什么好多男生就像一夜间长大了,一脸的深沉?

心中明明那么留恋,却偏偏还要伪装自己。

第三节课是《劳动定额》。江老师点名侯永刚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一脸懵逼。他根本就没心思听课,离寒假只有不到一个月了,同学们大都放飞了自我,寒假过后开年就要到单位实习了。许多同学都放弃了课本,当前手边忙的要紧的是推荐信推荐表,操心的是回原籍还是留在星城找单位实习和最后的工作分配。一些同学抬起头朝侯永刚望去,他只是静静地站着,他根本就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其实不仅是他,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江老师又点名他同桌罗晋,也是站起来左右瞧瞧一问三不知。同学们忽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却又突然重归于静,低下头来生怕老师下一个点到自己。笑过别人,回头才发现自己比别人强不到哪里去,一个个低声问前后左右同学,但所答者皆让人失望,彼此彼此。

甄亦凡一直有一个想法,让四年中专生活流淌成他笔下的铅字。那篇皇甫静雯一直还在帮他抄写的小说《花期?雨季》不仅有他和林依婷的故事,也有不少班上其他同学的故事。他很想在毕业后把全班的同学四年中种种美好都用手中的笔“复制”出来一个完美的世界。为此他异想天开地找了陈莯鸿、林依婷、李佳星和柳依依几个女生索要资料,好在几个女生都还不错,也都答应了他动笔时给他提供一些素材,还鼓励他的这个想法。

先是陈莯鸿,甄亦凡本来打算请她吃餐饭的,她也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同去“璐璐”餐馆,却发现班上同学太多不好谈。又去了旁边一家餐馆,人太多没有位子,最后只是炒了两个饭,在回校的林荫道边吃边谈。原来甄亦凡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她对他的要求几乎满口答应,不仅说了自己与楚云天之间的故事,还讲了班上一些男男女女的话题。话一说开许多事情其实也并不神秘,倒是很自然平常。生活,原本就平凡简单。

柳依依觉得甄亦凡把人物形象想象得太简单了,认为人其实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情感。两人还谈起最近火爆荧屏的《情满珠江》,对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谭蓉”和“梁淑贞”一一进行了点评分析。

李佳星很大方,她还责怪甄亦凡对她不信任,大约是叫陈莯鸿先探探她的口气的缘故。“没想到你对我还拐弯抹角的,怎么啦,对我不相信”她开口就象机关枪,倒符合她一惯的脾气。甄亦凡自然有他的苦衷,以写文章为名索要一个女孩子的日记看,怎么想都有些唐突。好在他也只是打算毕业以后再写,动笔时再找她们要素材。当然,他也没想到她们几个女生都是那么支持他,相信他。

和林依婷然最后谈,也谈得最多。开始找她时,她一手捂着正在记日记,看他来了就停下笔。她先是说了自己成长经历,又讲到了自己先前对他的纸条事件造成的一些误会,感谢他几年中专生活对自己的帮助。其实,对于那些过去的事,甄亦凡也深知有很多是自己没有处理好的缘故,多次见面,都是她一个女生主动打招呼,作为一个女孩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倒是他自己作为一个男生不够大气和豁达。就如陈莯鸿所说的“逃避现实”。而是把所有的美好,都寄托在了那篇一直没有结尾的《花期?雨季》小说里,用小说中的人物替代现实中的自己。

皇甫静雯人真的不错,几年来,一直坚持帮甄亦凡抄写稿子,那篇小说已工工整整抄了5大本稿纸。她不知道,甄亦凡什么时候才让小说结尾,是不是也要等到明年毕业分手时,小说中的男女主才有一个或完美或分离的结局。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