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急什么。”
走到工地门口,就看见迎面走来一个高高壮壮的小姑娘。
小姑娘手里拿着一块焦黄的锅巴,上面还抹了一圈海椒末,一边吃一边走着,沿路响起“嘎嘣嘎嘣”的脆响,诱人的香味也跟着飘了一路。
闻着香味,几人控制不住地吞咽起了口水:“锅巴啊……自从离了家,煮饭都用电饭煲,再没有吃过这玩意儿了,突然看见,还真馋。”
“哈哈哈,谁说不是呢,小时候蹲在灶前烧火,眼巴巴地就盼着锅底那一层烤得焦脆的锅巴,焦香焦香、响脆脆的,比什么都好吃。”
“嘿,这你们就不如我会吃了。锅巴铲出来,在一半边沿抹一些盐菜,对折过来,放在火钳上往灶肚里一塞,趁着洗碗的功夫,再用炭火复烤一遍,那滋味才是香得很!”
说着说着,原本不馋的也被说馋了。
于是有人走上前,朝那小姑娘遥遥招手,问:“你这锅巴是哪里买的?”
苗秋停下来,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眼,这才回答:“不是买的,老板姐姐送的。就在门口的盒饭摊,一辆小三轮车,老板是一个年轻姐姐。”
原本还拉着男人说要去买烧鹅饭的人听了,立刻道:“我先去买锅巴,一会儿再去找你汇合。”
男人听了苗秋的描述,只感觉在哪里见过这个三轮车小摊贩似的,细细一想,嘿,可不就是卖烧鹅饭的那个嘛!
于是又找苗秋确认了一遍:“你说的那个小摊贩,是不是卖烧鹅饭的?”
苗秋点头,又摇头:“今天不卖烧鹅饭了,卖豆芽。摊子前面已经围了好多人,再不快点去就没得买了!”
几个人听了却不以为意:“一个盒饭嘛,今天买不着明天买就是了,不着急。”
原本囔囔着要吃烧鹅饭的也消停了:“嗐,豆芽啊,我不喜欢吃,干了一天活就想吃点有味的,最好是大肉,整点豆芽怎么吃啊?不过为了锅巴,还是去看看吧。”
于是一行人继续往盒饭摊走去。
到了地方一看,嚯,人还真不少,尤其是一个不大的摊点前面,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闹哄哄的,都在大声下着单:
“要一份炝绿豆芽和海椒炒油渣双拼,大碗饭,再来两碗肉丸汤!”
“一勺绿豆芽,两勺海椒油渣,汤也要一碗!”
“饭,饭要两份!”
几人对视一眼:这个盒饭摊子还真奇怪,居然是现场打菜。
“难怪围了这么多人,这么打菜的效率多慢啊,还不如去旁边买一份菜饭都有的盒饭。”
买过烧鹅饭的男人透过拥挤的人群看见那辆熟悉的小三轮,立刻一惊,迅速跑了过去,边跑边丢下一句:“是卖烧鹅饭的——不是,卖锅巴的!”
其他几人原本也想过去,但看见那个摊子里里外外围了这么多人,还是停了下来,站在原地朝那人招手:“有锅巴的话也帮我们买一份,盒饭就算了,我们去旁边随便吃点儿。”
也不知道男人有没有听到,不过瞧这排队的架势,轮到他还有一会儿呢。于是几人也不在边上傻等了,而是往旁边的摊点走去。
正巧,没走几步就看到路边也停了一辆三轮车,又大又新,摊主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一看就知道下厨多年,做饭经验丰富。
其中一人问:“老板,你这个盒饭怎么卖的?”
见有人过来,王秀梅急急忙忙把刚买的盒饭盖上盖子,随后往车头挂着的布袋子里一塞,在腰间系着的围裙上擦了擦手,这才回道:“把子肉盖饭,一份十七块。”
一人开口道:“把子肉好啊,尤其是厚五花,有肥有瘦,肉质丰腴紧实,一口下去真是香绝了。给我来一份!”
另一人也道:“前几天还听工地的老工人说这里的盒饭摊有一家把子肉盖饭很好吃,没想到这么巧被我们遇上了。我也买一份尝尝。”
有人问:“要给陈南带一份不?”
“十七块钱……也太贵了吧,还是不带了,要是他想吃的话,一会儿自己来买,反正离得也不远。”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对他们来说,垫出十七块钱,风险还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