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自然就能筛选掉一些没分量但有眼色的人,捎带着还能帮自己这几个学生制造噱头,打出招牌。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能够及时找来,并最终有机会和他坐同一桌的不过章衡与章惇两人而已。
章衡此次得中一甲第一名,也即状元,因住的客栈与楚云阔此间颇近,所以在打发走礼部报喜的属官之后,就带着章惇直接来找楚云阔了。
而章惇得中二甲第七名,以他如今未及弱冠的年纪,已是十分了得。
但楚云阔觑章惇脸色,却是郁愤难消,看向章衡时都气鼓鼓的。而章衡也在这种注视下面现尴尬,只能借着不停喝酒掩饰。
偏生酒量还不怎么好,几杯酒下肚,面色就如火烧一般。
楚云阔来回扫了两眼,心中有数。
为侄的年长位次高,而这为叔的却年少位次低。
不免让人想到昔年章献太后因宋庠为兄,将宋祁状元之位改授宋庠的旧案。
早知这章惇年少气盛,自恃才高,不让他人。
若是此番章衡不得状元之位,这章惇应不至于如此气闷。
有此一事,叔侄两个今后关系还能如往日一般亲密无间吗?
但官家向来公正无私,唯以实绩用人,绝无可能再仿效章献太后旧事。
况且宋庠宋祁是亲兄弟,你们两个却是快要出五服的族叔侄了,仿旧例也不是这个仿法。
楚云阔却不知在原历史线中,章惇因章衡得中状元一事,拒不受敕,两年后再次参考,得中一甲才受敕得官。
不过当历史再次重演后,章惇只有郁气闷气,却再无拒不受敕,重新参加考试压过章衡一头的胆气了。
因为他心中清楚得很,紫宸殿上已经换了主人,新官家可是个他敢不受敕,就敢剥夺他参考机会的硬脾气。
他章惇只是傲,不是傻。
为了前途,稍忍一时之气也未尝不可。
这不是照样搭着章衡的顺风车来见楚云阔了嘛。
楚云阔特地对章惇说了几句年少高才,科举排名不过小道,为国为民方能青史流传的劝慰之言,章惇的脸色肉眼可见好了许多。
年轻人气性来得快,消得也快,章惇见楚云阔言语洒脱,个性豪迈,对他多了几分亲近,干脆直言道:“楚兄,新君继位,革除积弊,科举抡才之事首当其冲,进士科未如从前尊崇。楚兄为官多年,弟斗胆问之,不知这制科,可有开的希望?”
制科者,乃是由官家为选拔符合特殊要求的杰出人才而下诏组织的特殊考试。
主要分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选拔敢于谏言的治国人才)、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察实务能力)、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针对地方治理)三类。
早年因西北战事频仍,还设置过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选拔军事人才)。
总
春鈤
的来说,制科突出三个特点,第一,获得名额难。想参加制科必须得有重臣保举,并提交五十篇以上策论文章,而且还需通过秘阁举办的初试才能有参加资格。
第二,考取难。获取考试资格的已经极难,但想要考中更难。制科往往每次只取一两人,甚至会一人都不取。
第三则是与之相匹配的一旦考中晋升极快,是十足十的青云梯。吴育、夏竦、张方平、富弼,这些曾经中过制科的,无一不是紫袍玉带的朝廷重臣。
在新官家有意抬举诸科的当下,想要更快的进步,制科的确是最佳的选择。
楚云阔顺着章惇的话想到了这个可能性,为官经验告诉他新继位的官家绝对会连着制科一起改。
但政治敏感性却让他说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官家英明睿智,自有圣断。然君子待时而动,早做准备为上上之策。”
此时的楚云阔还没想到,他将来一时随大流追求进步的举动,却几乎要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