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家父宋仁宗作者御风流TXT微盘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更替(第1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更替(第1页)

翌日,天刚蒙蒙亮,封禅大典开始。

依礼部定下的流程,赵祯首先带领赵昕并随行文武官员,在供奉着泰山山神的庙宇大殿前焚香,谓之迎神。

待烟柱直上青天,香烛燃烧过半,问卜得到上天已经知晓天下百姓心意的吉卦后,赵祯这个主祭人就会带着众人沿泰山阳面的山道而上,前往设在山顶的封禅台,完成登封礼。

这场封禅大典是赵祯心心念念的,也是赵昕因心中愧疚做出的补偿。

毕竟老年人退休都有退休综合症,遑论大权在握的帝王,被迫在正值壮年之际半退休呢。

无论如何,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赵祯给予他的支持还是要多过阻碍的。

权力的交接能够做到软着陆,也多亏了赵祯的面团脾气,否则赵昕的坟头草可能已经三丈高了。

假使这次没有孔家横插一杠子,父子两在政治上的关系绝对算得上是完美落幕。

也正因有了孔家这档子事,本就打定主意装透明人,把舞台全部让给老父亲的赵昕变得愈发沉默恭谨,把背景板一词诠释到了极致。

为此赵昕狠狠压住了派系中那些怂恿鼓动的声音。

什么殿下您是独子,大宋江山早早晚晚都是您的,而且官家用来封禅的功绩,别人不知道,我们还能不清楚嘛,那都是殿下您呕心沥血领着我们干出来的。

官家用这种必将属于您的东西,或言之已经属于您的东西换走了您封禅的机会太不厚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都看不下去。

我们想上劄子为殿下您争取一些特殊待遇,譬如说代替官家宣读一下封禅祭文,或是祭地仪式就就交给殿下您来。

职业官僚嘛,为了他们自己的进步,才不会管帝王家微妙的父子关系呢。

甚至可以说帝王家的父子关系越崩坏,他们投机的赔率也会越大。

赢了全家富贵,输了全家富贵嘛。

可当赵昕难得选择了当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好儿子,第一个公开站出来搞事的反而是赵祯。

“太子啊,你来。”

亦步亦趋跟在赵祯身后,眼睛不离脚面的赵昕忽然听到了来自头顶的声音,抬头一看,正是距离他三个台阶的赵祯在招手唤他,看意思是要他赶上前去。

赵昕没有立刻挪步。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又言唯名与器,不可轻许人。

为何在过去的四年多近五年的时间里,赵昕依靠军权和

????

太子身份几乎掌握了全部的行政权,赵祯的旨意到后期几乎出不了宫城,但民间对此的看法多是官家怠政,将朝事尽托于太子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所有的祭祀活动仍旧全都由赵祯主持完成。

这其中固然有赵昕怕麻烦的缘故,但亦能体现出祭祀活动在权力大盘中占据的分量。

封禅仪式无疑是当下所有祭祀活动中规格最高的那个,没有之一。

每一个流程,乃至于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礼官们的心血与头发。就是赵昕这个太子行差踏错,也是得挨言官们一顿猛批的,毕竟这说不好就会触怒上天,带来祸事。

这是个展现权力阶级,而非父子温情的场合。

赵昕惊讶地看着赵祯,一句“官家啊,您清醒一点,这可是封禅大典!这场合咱两就得隔着三个台阶!”数次滚到了喉边。

但赵昕的不接招鸵鸟大法也架不住赵祯再度冲他招手:“最兴来,到爹爹身边来。”

原本赵祯突然停步召唤赵昕,就已经引得跟在赵昕之后的朝臣们心思浮动,悄悄地用眼睛瞟这对天家父子,思考是不是出了什么他们尚且不知晓的事情。

而赵昕第一次不动,赵祯再度相召,还摒弃君臣之别,用上了太子殿下的小名,就更是令他们想入非非。

这模样,瞧着倒是有点像封禅仪式和禅位大典合一起办了。

官家不会真的把读祭文之类的活交给太子殿下做吧!

也不知到时候太子殿下会怎么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