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家父宋仁宗作者御风流TXT微盘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龙虎汇聚(第2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龙虎汇聚(第2页)

“一天天的就知道吃,没半分眼力见,要是都像你这样,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还不快去东屋把三位苏相公喊起来吃早食了。”

垂髫幼童顿如获得至宝一般,撒腿就往东屋跑,嘴里还不停喊着:“三位苏相公,翁翁让我喊你们起来吃早食了!”

他是个会看眼色的机灵孩子,那三位从眉山来的苏相公都是好人,高兴了会分他一整个炊饼的!

阿娘刚生了小妹妹,正需要补身子哩。

若是今日还能得炊饼,那就还拿去给阿娘,这样妹妹也能长得结实些。

只可惜他还太小了,要是将来长大能去当兵就好了。

也不求着骑大马,配利刀,只要能立下功劳给家中在城里的水力磨坊谋个差事就行,把坊里每月发的二等细粮换成粗粮,勉强也够家里吃的。

得了孩童叫起,三位昨日与友人同好相谈至半夜的苏姓相公也揉着宿醉的脑袋起了。

正如孩童所期盼的那样,那位脸上带着笑的大苏哥哥又趁着他的父亲苏老爷不察,小小的招手将他叫至身前,塞了一块比前番还要大的炊饼给他。

至于那位小苏哥哥还是老样子,看到了但没有做声。不过这回似乎是熟悉了流程,并没有展现出惊讶来,反倒是小小挪了两步,为他与大苏哥哥之间的动作做着掩护。

苏洵如今已是年过不惑的人了,哪里会觉察不到两个儿子的小动作,但也权当不知。

原因有三。第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家他们寄宿的人家家境如何,他是亲眼所见的。两个儿子有仁善之心,也算不枉他一场教导。

其二,两个儿子情谊一如幼时,还学会了相互打配合瞒他这个老父亲,心中欣慰是要站了上风的。

至于其三嘛,寄宿民家不比客栈,能与人为善还是要尽量与人为善,不然难保被人敲闷棍。

再说这家人也是识得好的,这几日他们父子三人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带回来谈诗论赋,畅聊古今,常通宵达旦,这家人不仅没说什么,还从没断过热茶。

但华夏式父亲的通病便是心中的默许支持不妨碍口中找茬。

苏洵静静看着儿子们自以为得计地完成了馈赠,冷不丁转过身道:“吃饱了吗?”

苏轼苏辙都是被吓得身体一抖,到底是苏轼这个当哥哥的承担了更多,硬着头皮答道:“吃饱了。”

苏洵一边慢条斯理地擦着胡须上的食物残渣,一边说道:“今日要拜见横渠先生,汝等可做好准备了?”

横渠先生指的是张载,也是如今聚集在奉符县中最有名望的士子。

张载年少丧父,奉养寡母,拉扯幼弟,造就一派沉稳性格。

青年时又目睹夏人屡屡犯境,朝廷一败再败,不停退让,令喜谈兵的他很受刺激,年方弱冠便写出《边议九条》,上书当时主持西北军事的范仲淹,甚至打算组织民团去夺回洮西之地。

不过当范仲淹在读了他的文章,接见他之后,认为他可成大器,当在儒学上下功夫,将来教化万民,婉拒了他的弃笔从戎请求。

张载也听劝,归乡后刻苦读书,至如今已无论儒、道、佛,尽可信手拈来,一派大家气象。

听说此次太子前去探病范相,问天下有何在野遗才,范相头一个说的便是他。

所以太子特下教令命他至此,要择机召见他。

也正因有张载这尊大神镇在奉符县,怀揣着撞筹投稿与高官们混个眼熟的众多士子们才逐渐形成了讨论学术,切磋文章的氛围。

今日所谓的拜见,实际上是张载邀请他所看中的士子相互切磋辩驳,好助人扬名的。

可以预见的是,优胜者必然好处多多。哪怕此次科场失意,也能引起朝廷注意。

说到切磋辩驳,苏轼瞬间就来了精神,迫不及待说道:“唯程氏兄弟,章氏叔侄可稍为敌手,余者诚不足惧也。”

程氏兄弟指的是程颢、程颐,这两人与苏轼苏辙一般,也是同胞兄弟。

至于章氏叔侄,指的则是章衡与章惇这对族叔侄。

程氏兄弟与张载有亲,张载曾对外言,论易学,他不如这两个晚辈,程氏兄弟因此声名鹊起。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