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来过几次,但姜宛对北京算不上熟悉,本着穷家富路的原则,她还是决定直接打车到酒店。
于是她很快按照指示牌去到打车点,上了一辆出租车。
“我现在打算去打车去酒店了,大家有兴趣就跟着我到处看看吧。”
:
天幕下的众人:有兴趣!当然有兴趣!我们想看的就是那后世京城的繁华了!
很快出租车便驶出了机场,然而入目的景象却是让他们有些失望。
倒不是说这帝都不好,就是与他们想象中更加繁华的都市的形象不太相符。
怎么那摩登的高楼没几栋?街边更是随处可见的矮楼?街道倒是挺宽的,但街边的树木却是光秃秃的,让整座城市显得更加的萧条。
此刻天幕下所有人都生出了一种疑惑,这帝都怎么仿佛还不如别的普通城市繁华?
大概是实在是难以理解,所以众人纷纷发起了弹幕询问。
姜宛一边看着窗外的街景,一边留心着直播间的弹幕。
看见大家的问题后,姜宛沉默了一瞬,这群人怎么突然间转性竟然还嫌弃起帝都的街景了?依照他们的风格难道不应该看什么都稀奇吗?
不过姜宛不得不承认的是,她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与印象中繁华的帝都不太相同,再加上彼时还有雾霾,更是觉得帝都有些土土的。
不过姜宛很快了解到了这般规划的原因,也体会到了这座六朝古城的魅力所在。
北京毕竟是首都,姜宛自然不能让它被这群疑似“外国友人”误解,于是连忙开口解释,“北京的确比不上上海的高楼多,但这并不是北京建不起来,而是不能建。”
“首先北京是北方城市,北方日照时间短,为了保证建筑的日照时间,所以建筑不能建得太高太密。”
“北京还有大量的科研教育机关,这些机关单位也不适合建设高楼。况且北京也不是没有高楼,只是主要集中在CBD区域。”
“不过最重要的自然是是因为北京是六朝古都,有大量的历史古建筑遗存,我们要保护的不只是历史建筑本身,还有整个城市的建筑天际线,所以对历史古迹周围都有严格的限高。特别是故宫附近,大家能想象故宫周围建上一个好几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吗?”
“现在提前告诉大家,明天我会去故宫,也会直播给大家看,大家跟着我走一段就知道了。”
明永乐,朱棣看着眼前相隔几百年却已经大变样的北京城,也很是感慨。
虽然北京城不如他预期的那般繁华让他有些受打击,但当听到这是为了保护历史古迹,他就立刻接受了。
毕竟后世那北京城里肯定有不少他大明遗留下来的古物,那些东西自然要被好好保护下来!
只是那“故宫”又是什么?他不记得自己建了个叫这个名字的宫殿啊?为什么听那姜姑娘的口气这“故宫”似乎是北京城里最受保护的建筑?难不成是那什么清朝建的?
想到这朱棣颇有些愤愤不平,他大明建的宫殿怎么就不如那什么清朝了?真是没眼光!
不行,他一定要问问姜宛,搞清楚那“故宫”究竟是什么宫殿!
唐,李世民很快抓住了重点,“保护历史建筑!朕记得之前姜姑娘还提到过后世对文物的保护特别严格,看来这后世很是重视对华夏古代文化的保护啊!”
但他旋即又生出疑问,“那故宫是什么宫?朕知道阿房宫、也知道未央宫、太极宫,倒是第一次听人有人把宫殿的名字取作这个名字,旧的宫殿?真是个奇怪的名字!而且宫殿还能随便让百姓进吗?不应该重兵把守吗?后世的皇帝难道不担心自己的安全吗?”
李世民的声音并不算小,足够贞观朝臣都听清,然而此刻却是没有人能回答出。
或者说哪怕其中有极其敏锐的人有了模糊的猜测,但也完全不敢开口回答。
显然不仅是李世民和朱棣有这样的疑惑,天幕下许多人都有许多的不解。
然而他们刚想发弹幕提问,姜宛却在此时下了车,走进了一栋外观看起来很是恢宏的酒店。
就当众人以为她会继续带着大家参观时,姜宛却开口道,“我现在到酒店了,马上进房间了,我之后估计还会收拾一阵,兵荒马乱的就不直播给大家看了,我们明天见!”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她没说,因为系统提醒她直播时间到了,她是不可能加一点班的。
天幕下的众人:主播你是不是故意吊我们的胃口!
不得不说姜宛虽然着急下班,但决不是故意吊他们的胃口,毕竟谁能知道这世界上有人不知道故宫是何物呢?外国友人也该知道的好吗!
刚进到房间的姜宛不禁打了个喷嚏,还以为酒店房间的空气不好,忙打开了新风系统换气。
*
不过抱怨归*抱怨,第二天所有人还是一起床地等在了天幕下。
哪怕他们知道姜宛很少有开播得特别早的时候,但却依旧不愿错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