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看阁

笔看阁>吉祥如意打一正确生肖 > 130140(第22页)

130140(第22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老了,疾病不请自来,躲不过去的,不能怪当爹的。幸亏找到了,要不,一辈子都困在悔恨里走不出来。”

话音刚落,外头丫鬟说道:“崔夫人和如意姑娘来了。”

来寿家的听了,心道:如意啊,这个灶我已经给你烧好了,怎么下锅炒菜就看你自己了。

如意跟着崔夫人身后进来,老祖宗瞧着如意的穿戴,觉得有些眼熟,问芙蓉,“如意这一身好像在那里见过。”

老祖宗的记性一年不如一年,不过,老祖宗的东西都经过芙蓉的手,芙蓉是记得的,说道:

“从珍珠头箍到皮袄,都是老祖宗赏她的,那时候老祖宗说珍珠这个东西在妆奁里放长了就变成鱼眼珠,不如赏给女孩们戴着漂亮,咱们看着也养眼。”

“哦,我记起来了。”老祖宗点点头,“我说看着眼熟呢,原来是我的旧物。如意穿戴起来就是好看,珠光宝气,不像丫鬟,倒像是谁家千金小姐似的。”

如意忙道:“我可不敢当,我就是老祖宗的丫鬟,承蒙老祖宗厚爱,得了您这些好东西,这过大年的,打扮的喜庆隆重,老祖宗瞧着也高兴。”

“老祖宗真是又慈悲又大方,舍得给丫鬟放赏。”来寿家的照旧在一旁插科打诨,“我恨我自己没有晚生个几十个年,我若跟如意一般的年纪,这些鲜亮首饰和衣服还轮到她?”

把老祖宗乐的开怀大笑:“寻梅啊,你在如意这个年纪时,我跟孙媳妇夏氏差不多大,那时候太后娘娘开始学说话了,我们张家还在沧州老家待着,生活虽算富足,但这种成色的珍珠头箍连我都没有,拿什么赏你?”

提起年轻的时候,老祖宗总是双目放光,心情大好,跟芙蓉说道:“等寻梅回家的时候,你把我的衣柜和首饰匣子打开,随便她挑,她挑什么我就赏什么。”

来寿家的见好就收,笑嘻嘻的摆手道:“我说着玩的呢,老祖宗这些年赏我的衣服首饰,我穿都穿不过来。就是看到如意的穿戴,想起我年轻时候了,有感而发——崔夫人,你和如意这会子来松鹤堂,有什么事吗?”

崔夫人心道,这个来寿家的话太密了,半天我连开场白都没说出口,忙道:“有件事,媳妇来讨老祖宗的主意。”

崔夫人观察屋里,来寿家的和芙蓉都是知情人,就不用屏退下人了。

但,崔夫人很聪明,不想担责,就往旁边一走,把身后的如意推出来,“这事是你找我的,你来说给老祖宗听吧。”

如意伶牙俐齿,就把昨天武安侯世子郑纲出了五百两银子当悬赏,全力寻找长生,甚至扮作假长生在雪地引诱马拐子打开密室的细节,还有九指诊出心疾,无力照顾长生,武安侯府想将九指一家赎身接出府养着的事情说了。

“……武安侯府那边的意思是,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十二年,历经了三代人,亲历过石家抄家灭族之事的人几乎死绝了,剩下的人也遗忘了此事,长生的悬赏告示贴遍了全城,也无人联想五十年前的事情,可见此事已尘埃落定,掀不起风浪来。”

“况且,三代人过去,如今幸存的三个人,九指,胭脂长生都是咱们张家的家生子,无一人是官奴。即使从法理上讲,张家也可以放了他们一家三口出府,并不与当年石家的判决背道而驰。”

“武安侯府诚意要给一家三口赎身,说条件咱们张家都可以提,这些年,张家给九指一家人安身立命之所,武安侯府很是感激。”

老祖宗听了,沉默良久,神情有些恍惚,不知在想什么。

老祖宗在想事,如意不敢打扰,静静的立在旁边,默默祈祷老祖宗点头。

良久,老祖宗感叹道:“都三代人,五十二年了,武安侯府还惦记着血亲,不离不弃,令人钦佩。”

如意心道:有戏啊!

如意晓得自己的话不够分量,就使劲给来寿家的使眼色:求您老帮帮忙!

来寿家的说道:“可不是嘛,咱们住的颐园当年就是石家的宅邸,六年前皇上把这里赐给了张家,作为老祖宗荣养之地。当年我陪着两府侯爷侯夫人过来看地,哎哟,一片衰草枯杨、蛛丝儿结满雕梁的景象,紫云轩那一片的假山石,全是兔子窝,黑的白的灰的,用烟熏了好几天把兔子都赶跑了。”

“这石家谋反,确实大逆不道,不过石家选亲家的目光倒是不错,武安侯府郑家五十年都没有忘记这门亲家,若是其他家族,早就不认了。”

如意琢磨着老祖宗的意思,对九指一家并没有什么感觉,可有可无的样子,但是老祖宗对武安侯府的兴趣很大,还说“令人佩服”,那就往这个方向发力吧。

如意小心翼翼的开口说道:“武安侯府不忘血亲,可见是个知恩图报的家族,百年勋贵,名不虚传。”

老祖宗看着如意,“你的意思是,该如了武安侯府的愿,放九指一家出府?”

如意忙道:“方才有感而发,只是因胭脂是我的一起长大的手帕交,她家是我家的好邻居,这些年来一直互帮补助,倘若胭脂一家被武安侯府认了亲,她就是武安侯府的表小姐了,我为她高兴。”

“武安侯府这么多年还记得这门亲,是靠谱的家族,咱们张家同意了,这武安侯府就欠咱们张家好大个人情,以我短浅的见识,欠人情比欠钱更难还。”

老祖宗身体每况日下,当今皇上性格乖张,不仅对两个舅舅淡淡的,还拒绝履行开枝散叶、给大明一个皇储的责任,甚至从不踏入后宫一步,一直我行我素。

没有皇嗣,对张家这种外戚是致命的,不仅宫里的太后娘娘忧心不已,老祖宗也是提心吊胆,甚至有段时间还做过被抄家的噩梦,梦到承恩阁里米芾的画被官兵们抢走了。

醒来后,老祖宗心有余悸,拿出两千两银子,写信给沧州老家张家的老族长夫妻,要他们扩建张家祭屋、扩充祭田,即使将来张家倒了,祭屋祭田都是免抄的,张家子弟回到沧州老家住在祭屋里,有容身之所;耕种祭田,有口饭吃,成为耕读之家,也算是保住了张家的根。

原本张家就是沧州百年的书香门第啊。

老祖宗是张家主心骨,连最坏的打算——抄家,都准备了后手,说她高瞻远瞩都不为过。

如意和来寿家的一唱一和,让老祖宗想到当年石家是多么辉煌、一门两公爵,烈火烹油,比现在张家还风光。但败的又是如此突然,从封爵到抄家灭族也就三年,连后代都成为了张家的家生子。

如今的颐园依然还有当年石家宅邸的痕迹,比如紫云轩的假山、承恩阁的五层楼阁、烟波浩渺的长寿湖、逶迤而行的十里画廊,其实颐园能够拿出手的景致,都是当年石家的底子。

唉,前车之鉴啊!

老祖宗不禁又想起了那个抄家的梦,连祭屋祭田都准备上了,乘着自己还活着,再多为张家的未来打算吧……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