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早年间就插手过政务,还担任过李治的老师,又怎么会舍得自此与世隔绝。
前有萧淑妃失宠,王皇后被杀,那么武皇后也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李治的话便是给她做出了一个暗示。
一个意图重新更换一个皇后的暗示!
——因为不知道安定公主秘密出兵,李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此时对皇后有什么异常举动,薛夫人已有了一套自己的结论。
也正是因为这个结论,一群根本不愿意看到皇后掌权的臣子,在薛夫人和上官仪的带头引导下,就这么聚集在了一起。
他们的底气,是李治给出的风向。
而将他们拧结在一起的,正是武皇后被废之后,能够让渡出来的那些权力。
权力是多么吸引人的东西,他们又怎能不放手一搏呢?
若是李治能够如同他的父亲一般,对于长安城内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那么或许早在这些人的第一次会面后,他就应该能发现异样,也发觉他的保傅并不真那么关心他的安危。
可惜,他没有。
不仅没有,他还凭借着自己的语言天赋,让这场误会变得更深了一些。
于是在这快速变动的天幕里,所有的一切都有了一种仿佛戏剧性的效果。
备受皇帝器重的上官仪冲到了李治的面前,历数皇后的罪状,试图将皇帝心中对皇后的猜忌彻底挑拨出来。
皇帝的保傅、朝臣,竟然和御前的卫队联合在了一起,意图趁着天子病重,皇后接回皇子入后宫的时候冲入皇城,名为救驾实为清君侧。
身在这等可笑局面之中的皇后,反而像是这偌大长安城中唯一一个正常人。
当她愤然踹开大殿正门,将上官仪的挑唆曝光的那一刻,她一字一句条理清晰的发问,简直掷地有声到让人直想喝彩。
【所谓的朝堂要务有人打理,便是他上官仪可以顶掉被他拉下马去的许敬宗,连带着与他交好之人一并处断政务,为陛下分忧。】
【所谓的陛下有人可依,就是要那因巫蛊诅咒陛下而被废的太子重回宝座,和上官仪再叙君臣之情。】
这两句话直接命中了李治最担心的事情。
在这两条之前,皇后所行种种,根本不能算是什么僭越。
【若非我打理六局二十四司,竟不知道,当我为陛下操心国事,当太子顶着病体进学,当安定冒险渡江攀山作战的时候,竟有小人意图挑拨帝后关系,栽赃朝廷命官!】
只这一句话,便将谁是一家人,皇后又有多少筹码在手,说得再明白不过。
【陛下觉得我这个皇后做得不称职,想要换一个人上来吗?】
这最后一句质问与控诉里,更是将情绪推向了高峰。
画面里李治想都不想,倒戈得比谁都快:“此皆上官仪所说,非我所想。”
他有什么错?他没错!
他依然需要皇后的支持,所有的问题都在上官仪这些居心叵测的人身上。
而更可笑的是,到了此刻,那些打起清君侧旗号的“反贼”,甚至还没能进入宫城重地。
可胜负——
好像已经因为李治的这句话,完全分出来了。
……
李世民的沉默震耳欲聋。
【??作者有话说】
李世民之前知道一点这件事的,地府消息有流通,但是听说和实际看到的震撼程度是不一样的(滑稽)
下一次更新应该在周六吧。